|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酸胁迫及其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 ·酸胁迫 | 第8页 |
| ·酸胁迫的抗性机制 | 第8-10页 |
| ·提高微生物酸胁迫抗性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转录因子与酸胁迫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转录因子在酸胁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 | 第11-13页 |
| ·转录因子Asg1p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转录因子Hal9p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14-15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16页 |
| ·培养基 | 第16-17页 |
| ·酶和试剂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 ·基因操作方法 | 第17-23页 |
| ·DNA基因操作方法 | 第17-19页 |
|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纯化 | 第19-20页 |
| ·敲除框的构建 | 第20页 |
| ·突变菌株的构建与验证 | 第20-22页 |
| ·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2-23页 |
| ·C. glabrata过量表达菌株的构建与验证 | 第23页 |
| ·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 ·平板生长实验对细胞酸胁迫耐受性的定性测定 | 第23页 |
| ·生长曲线对细胞酸胁迫耐受性的定量测定 | 第23页 |
| ·pH标准曲线及胞内pH的测定 | 第23-24页 |
| ·胞内活性氧的测定 | 第24页 |
| ·H+-ATPase的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 ·绿色荧光蛋白进行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 | 第25页 |
| ·转录水平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 ·qRT-PCR对基因mRNA水平的测定 | 第25页 |
| ·RNAseq对转录表达谱的分析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6-49页 |
| ·缺失CgASG1 基因对光滑球拟酵母酸耐受性影响的生理机制 | 第26-33页 |
| ·突变菌株Cgasg1D和回补菌株Cgasg1D/CgASG1 的构建与验证 | 第26-27页 |
| ·缺失CgASG1 基因影响环境耐受性 | 第27-28页 |
| ·缺失CgASG1 基因降低酸胁迫下的生长能力 | 第28-29页 |
| ·缺失CgASG1 基因影响胞内H+-ATPase活性和CgPMA1 转录水平 | 第29-30页 |
| ·缺失CgASG1 基因影响酸胁迫下的胞内pH和ROS含量 | 第30-31页 |
| ·转录因子CgAsg1p的亚细胞定位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缺失CgHAL9 基因对光滑球拟酵母酸耐受性影响的生理机制 | 第33-39页 |
| ·突变菌株Cghal9D和回补菌株Cghal9D/CgHAL9 的构建与验证 | 第33-35页 |
| ·缺失CgHAL9 基因影响环境耐受性 | 第35页 |
| ·缺失CgHAL9 基因降低酸胁迫下的生长能力 | 第35-36页 |
| ·缺失CgHAL9 基因影响酸胁迫下的胞内微环境 | 第36-37页 |
| ·转录因子CgHal9p的亚细胞定位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基因CgASG1 和CgHAL9 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39-49页 |
| ·突变菌株Cgasg1Dhal9D的构建与验证 | 第39页 |
| ·突变菌株Cgasg1Dhal9D的生长与野生型菌株一致 | 第39-40页 |
| ·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分析CgASG1 和CgHAL9 之间相互关系 | 第40-42页 |
| ·转录组测序分析CgASG1 和CgHAL9 基因的关系 | 第42-45页 |
| ·转录组分析突变菌株Cgasg1Dhal9D表现野生型菌株生长的原因 | 第45-46页 |
| ·qRT-PCR验证RNAseq的准确性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