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石墨烯材料简述 | 第10-11页 |
·石墨烯的纳米结构 | 第10-11页 |
·石墨烯的材料特性 | 第11页 |
·石墨烯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氧化石墨还原法 | 第11-12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2页 |
·化学剥离法 | 第12页 |
·电化学法 | 第12-13页 |
·插层法 | 第13页 |
·微波法 | 第13页 |
·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基于石墨烯的酶生物传感器 | 第13-15页 |
·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 | 第13-14页 |
·细胞色素C(Cyt-c)生物传感器 | 第14页 |
·NADH生物传感器 | 第14页 |
·血红蛋白生物传感器 | 第14-15页 |
·胆固醇生物传感器 | 第15页 |
·邻苯二酚生物传感器 | 第15页 |
·基于石墨烯的非酶生物传感器 | 第15-16页 |
·基于石墨烯的纳米电子器件 | 第16-17页 |
·DNA检测器 | 第16页 |
·重金属离子检测器 | 第16页 |
·气体检测 | 第16-17页 |
·基于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在H_2O_2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页 |
·基于石墨烯的酶型H_2O_2电化学传感器 | 第17页 |
·基于石墨烯的非酶型H_2O_2电化学传感器 | 第17页 |
·论文选题背景及内容 | 第17-19页 |
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 第19-26页 |
·引言 | 第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19-20页 |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20-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氧化石墨烯的形貌表征 | 第21-23页 |
·氧化石墨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3 血红蛋白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研究 | 第26-40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7页 |
·Hb-DMF/ERGO/GC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7页 |
·H_2O_2含量的标定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石墨烯的电化学沉积 | 第28-29页 |
·不同方法修饰玻碳电极的活性比较 | 第29-30页 |
·pH对Hb-DMF/ERGO/GC修饰电极电子转移的影响 | 第30-32页 |
·扫描速度对Hb-DMF/ERGO/GC修饰电极的影响 | 第32-33页 |
·Hb-DMF/ERGO/GC修饰电极对H_2O_2的响应 | 第33-35页 |
·Hb-DMF/ERGO/GC修饰电极的选择性 | 第35-36页 |
·Hb-DMF/ERGO/GC修饰电极的稳定性与重现性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4 纳米氧化铜/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碱性条件下对H_2O_2的检测 | 第40-59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0-41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1页 |
·H_2O_2含量的标定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8页 |
·nanoCuO/ERGO/GC修饰电极的电沉积过程 | 第41-43页 |
·nanoCuO/ERGO/GC修饰电极表面的形貌表征 | 第43-45页 |
·硫酸用量对H_2O_2测定的影响 | 第45页 |
·硫酸铜用量对H_2O_2测定的影响 | 第45-46页 |
·CTAB用量对H_2O_2测定的影响 | 第46-47页 |
·石墨烯沉积圈数对H_2O_2测定的影响 | 第47-48页 |
·硫酸铜沉积圈数对H_2O_2测定的影响 | 第48-49页 |
·修饰电极对H_2O_2的电化学催化 | 第49-50页 |
·扫速对H_2O_2催化氧化的影响 | 第50-52页 |
·过氧化氢的检测性能 | 第52-54页 |
·检测电位的选择 | 第52-53页 |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第53-54页 |
·干扰实验 | 第54-56页 |
·电极重现性及稳定性实验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