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及理论阐释 | 第13-19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 | 第13-14页 |
一、群众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群众观 | 第14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诞生 | 第14页 |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演变 | 第14-16页 |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一、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 | 第17页 |
二、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论 | 第17页 |
三、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 | 第17-18页 |
四、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论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 | 第19-25页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基本内容阐释 | 第19-20页 |
一、一切为了群众 | 第20页 |
二、一切依靠群众 | 第20页 |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第20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发展 | 第20-25页 |
一、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中的群众观 | 第20-21页 |
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群众观 | 第21-22页 |
三、胡锦涛“以人为本”中的群众观 | 第22页 |
四、习近平“中国梦”中的群众观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必要性 | 第25-31页 |
第一节 是平衡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 第25-26页 |
一、全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 | 第25页 |
二、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是整治“官本位”思想作风的必然要求 | 第26-28页 |
一、“官本位”思想作风的根源 | 第26页 |
二、“官本位”思想作风的危害 | 第26-28页 |
三、整治“官本位”思想作风的措施 | 第28页 |
第三节 是凝聚基层党组织,巩固群众信念的必然要求 | 第28-31页 |
一、基层党组织涣散,党群互动关系紧张 | 第28-29页 |
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员忧患意识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基层问题意见上不来 | 第31页 |
第二节 部分地区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不具体 | 第31-33页 |
第三节 部分党员“四风”问题突出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机制有待完善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推进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实践的策略 | 第36-46页 |
第一节 群众路线实践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思想 | 第36页 |
二、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 第36-37页 |
三、结合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 第37页 |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实践的具体策略 | 第37-46页 |
一、完善信访制度,构建数字化平台,解决民生问题 | 第38-41页 |
二、广泛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 | 第41-42页 |
三、转变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 | 第42-45页 |
四、建立健全群众路线实践的长效机制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