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生命价值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毛泽东生命价值观的内涵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对于生命价值观基本范畴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一、价值观的界定 | 第11页 |
二、生命价值观的界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毛泽东生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 第12-22页 |
一、“视死如归”的哲学境界 | 第12-15页 |
二、“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 | 第15-17页 |
三、“红白喜事”的辩证精神 | 第17-20页 |
四、人之死亡,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毛泽东生命价值观的文化渊源 | 第22-35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生命价值观 | 第22-30页 |
一、儒家生命价值观与毛泽东 | 第22-26页 |
二、道家生命价值观与毛泽东 | 第26-28页 |
三、佛家生命价值观与毛泽东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 第30-35页 |
一、生命的本质——基于自然现象的社会性本质 | 第30-31页 |
二、生命的意义——奉献社会与完善自我的高度统一 | 第31-32页 |
三、生命的过程——积极乐观,奋斗不止的人生态度 | 第32-34页 |
四、生命的归宿——精神永存,传承能量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毛泽东生命价值观的当代启示 | 第35-42页 |
第一节 生则重生,死则安死 | 第35-37页 |
一、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 第35-36页 |
二、直面死亡,安然以对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乐观进取,拓展生命价值 | 第37-39页 |
一、乐观进取是人生前行的动力 | 第37-38页 |
二、生命价值的实现与拓展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 | 第39-42页 |
一、走向生命的崇高 | 第39-40页 |
二、生命所归,价值所在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 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