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氮磷污染现状 | 第13-15页 |
| ·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15-16页 |
| ·生物黑炭对作物生长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16-17页 |
| 3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7页 |
| 4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17页 |
| ·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磷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17页 |
| ·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CO_2、CH_4、N_2O排放的影响 | 第17-18页 |
| ·生物黑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地表氮、磷径流损失特征和损失总量的影响 | 第18页 |
| ·生物黑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作物(玉米、小白菜)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1 室内模拟土柱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 ·供试土壤 | 第19页 |
| ·生物黑炭 | 第19页 |
| ·试验装置 | 第19-20页 |
| 2 室内模拟土柱试验方法与设计 | 第20-21页 |
| 3 室内模拟土柱试验测定方法 | 第21页 |
| ·基础指标按照土壤农化分析中的方法测定例 | 第21页 |
| ·CO_2、CH_4和N_2O的采集、测定与计算 | 第21页 |
| ·淋洗液中总氮、NO_3~-和NH_4~+、总磷含量测定 | 第21页 |
| 4 室内模拟土柱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检验 | 第21-22页 |
| 5 室外田间小区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 ·取样及测定项目 | 第23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3页 |
| ·数据计算与处理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25-33页 |
| 1 引言 | 第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 ·生物黑炭对淋洗液体积和pH值的影响 | 第25-27页 |
| ·生物黑炭对NH_4~+淋失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生物炭对NO_3~-淋洗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生物炭对总氮淋失的影响 | 第29页 |
| ·生物炭对不同土层和不同处理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 3 讨论 | 第31-32页 |
| 4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磷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33-38页 |
| 1 引言 | 第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 ·生物黑炭对淋洗液中磷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生物黑炭对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 ·生物黑炭对土壤不同层次Olsen-P和全磷含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 3 讨论 | 第36页 |
| 4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CO_2、CH_4、N_2O排放的影响 | 第38-47页 |
| 1 引言 | 第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 ·CO_2、CH_4、N_2O排放动态变化 | 第38-40页 |
| ·CO_2排放动态变化 | 第38-39页 |
| ·CH_4和N_2O排放动态变化 | 第39-40页 |
| ·CO_2、CH_4、N_2O的累积排放量 | 第40-42页 |
| ·CO_2累积排放量 | 第40-41页 |
| ·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 | 第41-42页 |
| ·环境效益 | 第42-43页 |
| ·固碳效益 | 第42-43页 |
| ·CH_4和N_2O的综合温室效益 | 第43页 |
| 3 讨论 | 第43-46页 |
| ·生物黑炭对CO_2、CH_4、N_2O排放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生物黑炭的环境效益 | 第45-46页 |
| 4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生物黑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地表氮、磷径流损失特征和损失总量的影响 | 第47-55页 |
| 1 引言 | 第4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 ·玉米种植期间降雨量及地表径流量 | 第47-48页 |
| ·不同施肥模式对各种形态氮磷流失量的影响 | 第48-51页 |
| ·不同施肥模式对NO_3~--N和NH_4~+-N流失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不同施肥模式对TDN,PN,TN流失量的影响 | 第49页 |
| ·不同施肥模式对各种形态磷素流失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各种形态氮磷流失比例 | 第51-52页 |
| ·不同形态氮磷流失量与径流量相关性 | 第52-53页 |
| 3 讨论 | 第53-54页 |
| 4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七章 生物黑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55-60页 |
| 1 引言 | 第5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 ·生物黑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和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生物黑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和小白菜品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 ·生物黑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和小白菜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 3 讨论 | 第59页 |
| 4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 1 结论 | 第60-61页 |
| 2 创新点 | 第61页 |
| 3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