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海拔高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11-13页 |
| ·海拔高度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13-16页 |
| ·土壤pH | 第13页 |
| ·有机质及组分 | 第13-14页 |
| ·土壤氮磷钾 | 第14-15页 |
| ·中微量元素 | 第15-16页 |
|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1 供试土样 | 第17-18页 |
| ·土样的采集 | 第17-18页 |
| ·海拔分段 | 第18页 |
| 2 土样采集与制备 | 第18页 |
| 3 土样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8-22页 |
| ·测定项目 | 第18页 |
| ·土壤物理指标 | 第18页 |
| ·土壤化学指标 | 第18页 |
| ·土壤生物指标 | 第18页 |
| ·测定方法 | 第18-22页 |
| ·土壤机械组成及土壤主要养分 | 第18-19页 |
| ·土壤腐殖质组分 | 第19页 |
| ·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矿化氮 | 第19-20页 |
| ·有机氮组分 | 第19-20页 |
| ·矿化氮 | 第20页 |
| ·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量碳、氮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53页 |
| 1 土壤的机械组成与主要养分状况 | 第22-31页 |
| ·土壤的机械组成 | 第22-23页 |
| ·土壤主要养分状况 | 第23-29页 |
| ·土壤pH值及有机质 | 第23-26页 |
| ·土壤全氮和碱解氮 | 第26-27页 |
|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 第27-28页 |
| ·土壤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 | 第28-29页 |
| ·土壤中微量元素 | 第29-31页 |
| 2 土壤腐殖质组分及特征 | 第31-37页 |
| ·土壤腐殖质组分与含量 | 第31-35页 |
| ·土壤有机碳量 | 第31页 |
| ·土壤腐殖酸碳量 | 第31-34页 |
| ·土壤胡敏素碳量 | 第34页 |
| ·土壤胡富比(HA/FA) | 第34-35页 |
| ·腐殖质各组分碳量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 | 第35-37页 |
| ·腐殖质各组分碳量与有机碳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 ·腐殖质各组分碳量与全氮的相关性 | 第36页 |
| ·腐殖质各组分与碱解氮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 3 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特征 | 第37-49页 |
| ·土壤有机氮各组分与含量 | 第37-40页 |
| ·土壤酸解性总氮和酸不溶性氮 | 第37页 |
| ·土壤氨态氮 | 第37-39页 |
| ·土壤氨基酸态氮 | 第39页 |
| ·土壤氨基糖态氮 | 第39页 |
| ·土壤酸解未知态氮 | 第39-40页 |
| ·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 | 第40-42页 |
| ·酸解性总氮及酸不溶性氮占全氮的比例 | 第40页 |
| ·土壤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 | 第40页 |
| ·土壤氨基酸态氮占全氮的比例 | 第40-42页 |
| ·土壤氨基糖态氮占全氮比例 | 第42页 |
| ·土壤酸解未知态氮占全氮比例 | 第42页 |
| ·土壤有机氮组分与腐殖质组分及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相关性 | 第42-48页 |
| ·有机氮各组分与腐殖质各组分的相关性 | 第42-44页 |
| ·有机氮各组分与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的相关性 | 第44-48页 |
| ·土壤氮的矿化特性 | 第48-49页 |
| 4 土壤微生物总量、微生物量碳、氮 | 第49-53页 |
| ·土壤微生物总量 | 第49-51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 | 第53-57页 |
| 1 张家界不同海拔植烟土壤机械组成及特点 | 第53页 |
| 2 张家界不同海拔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变化规律 | 第53-54页 |
| 3 张家界不同海拔植烟土壤的腐殖质组分及特性 | 第54-55页 |
| 4 张家界不同海拔植烟土壤的有机氮组分与矿化特性 | 第55-56页 |
| 5 张家界不同海拔植烟土壤的微生物特性及变化规律 | 第56页 |
| 6 创新点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