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 ·有限元分析在汽车上的应用和发展 | 第12-15页 |
| ·有限元法的选择 | 第12-13页 |
| ·Ansys workbench 软件 | 第13-1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 ·小结 | 第15-16页 |
| 2 车架的整体分析 | 第16-30页 |
| ·车架的要求 | 第16页 |
| ·车架的类型 | 第16-17页 |
| ·车架的制造工艺及所需要的材料 | 第17页 |
| ·制造工艺 | 第17页 |
| ·制造材料 | 第17页 |
| ·地下运矿卡车整车的设计参数 | 第17-19页 |
| ·车架结构设计及理论受力分析 | 第19-29页 |
| ·车辆的简化模型分析 | 第19-20页 |
| ·满载匀速度行驶工况 | 第20-26页 |
| ·拆分后的后车架受力分析 | 第22-23页 |
| ·摆动架的受力分析 | 第23-24页 |
| ·回转支撑模型简要受力分析 | 第24-25页 |
| ·前车架模型受力分析 | 第25-26页 |
| ·满载受到动载荷冲击 | 第26-27页 |
| ·制动工况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3 车架的静态有限元分析 | 第30-42页 |
|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 ·所选择的单元类型 | 第30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 ·静力学分析 | 第31页 |
| ·网格划分遵循的原则 | 第31-33页 |
| ·后车架的有限元应力分析 | 第33-36页 |
| ·前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 第36-38页 |
| ·中间铰接架的有限分析 | 第38-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4 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42-57页 |
| ·模态分析方法 | 第42-45页 |
| ·模态分析类型 | 第42-43页 |
|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3页 |
| ·车架的模态分析建立步骤 | 第43-44页 |
| ·发动机激励对车架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车架的 ansys workbench 模态计算分析 | 第45-56页 |
| ·后车架的模态分析结果及分析 | 第45-50页 |
| ·前车架的模态分析结果 | 第50-54页 |
| ·铰接架模态分析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5 驾驶室 ROPS&FOPS 保护结构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第57-72页 |
| ·翻车及落石保护结构性能要求 | 第57-59页 |
| ·倾翻保护结构 ROPS | 第57页 |
| ·顶部保护结构 FOPS | 第57页 |
| ·挠曲极限容量 DLV | 第57-58页 |
| ·驾驶室的性能要求 | 第58-59页 |
| ·ROPS 结构性能要求 | 第58-59页 |
| ·FOPS 结构性能要求 | 第59页 |
| ·驾驶室的 ROPS&FOPS 理论简化计算分析 | 第59-64页 |
| ·ROPS 模型的简化及理论计算 | 第59-63页 |
| ·FOPS 简化模型的理论计算 | 第63-64页 |
| ·ROPS&FOPS 的有限元分析验证 | 第64-71页 |
| ·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64-67页 |
| ·分析结构的简化 | 第65-66页 |
| ·材料的选择 | 第66页 |
| ·单元的划分 | 第66-67页 |
| ·ROPS 的外载荷的施加及分析结果 | 第67-69页 |
| ·侧向力载荷施加 | 第67-68页 |
| ·纵向力载荷施加 | 第68-69页 |
| ·最小垂直载荷施加 | 第69页 |
| ·FOPS 的施加及分析结果 | 第69-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总结及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附录 1 | 第78-81页 |
| 附录 2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学术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