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跨空心板简支梁连续化改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简支梁连续化(无伸缩装置)工程应用现状 | 第10-17页 |
·多跨既有简支梁连续化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背景工程现状调查与连续化改造方案 | 第20-29页 |
·背景工程介绍 | 第20-21页 |
·桥梁病害外观调查 | 第21-24页 |
·空心板梁体病害 | 第21页 |
·空心板铰缝病害 | 第21-22页 |
·桥面连续处病害 | 第22页 |
·支座、伸缩装置病害 | 第22-23页 |
·其他病害(下部、人行道、栏杆等) | 第23-24页 |
·环境脉动和动力响应试验 | 第24-26页 |
·环境脉动试验 | 第24页 |
·行车试验与动力响应分析 | 第24-26页 |
·旧桥承载能力评估 | 第26页 |
·连续化改造方案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空心板梁连续化改造效应分析 | 第29-54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29-30页 |
·简支梁(改造前)模型 | 第29页 |
·连续梁(改造后)模型 | 第29-30页 |
·空心板连续化改造前后主梁内力分析 | 第30-38页 |
·弯矩效应分析 | 第30-32页 |
·应力状态变化 | 第32-34页 |
·剪力效应分析 | 第34-37页 |
·挠度状态变化 | 第37-38页 |
·空心板连续化后横向分布分析 | 第38-48页 |
·简支连续化改造后横桥向弯矩 | 第38页 |
·连续化改造后横向分布计算方法概述 | 第38-40页 |
·连续化改造前后横向分布计算 | 第40-46页 |
·改造后横向分布系数在跨径方向的变化 | 第46-48页 |
·空心板连续化后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受力影响 | 第48-52页 |
·收缩徐变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48-49页 |
·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对全桥受力影响分析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空心板连续化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受力分析 | 第54-68页 |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局部有限元分析 | 第54-58页 |
·局部实体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有限元受力分析 | 第55-58页 |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收缩徐变内力分析 | 第58页 |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承载能力 | 第58-64页 |
·新旧混凝土粘结力计算模型 | 第58-62页 |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内力作用设计值计算 | 第62-64页 |
·连续化改造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承载力验算 | 第64-67页 |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剪应力验算 | 第64-66页 |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拉应力验算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空心板连续化改造支座选择优化分析 | 第68-85页 |
·漳州十里桥连续化改造单、双支座验算 | 第68-71页 |
·单双支座的静力分析 | 第71-77页 |
·单双支座恒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71-72页 |
·单双支座活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72-73页 |
·单双支座温度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73-75页 |
·单双支座基础沉降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75-77页 |
·单双支座选择的AHP(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 | 第77-84页 |
·概述 | 第77页 |
·AHP数学模型建立 | 第77-79页 |
·单双支座选择的AHP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79-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 | 第91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9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