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 头孢呋辛酯概况 | 第14-17页 |
·头孢呋辛酯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头孢呋辛酯的药理作用 | 第15页 |
·头孢呋辛酯的药动学特点 | 第15-16页 |
·头孢呋辛酯的临床应用 | 第16页 |
·头孢呋辛酯的市场情况和前景 | 第16-17页 |
2 药物口服制剂掩味技术概述 | 第17-23页 |
·苦味的形成机制 | 第18页 |
·药物制剂中苦味掩盖方法 | 第18-21页 |
·添加矫味剂使大脑味觉产生错觉 | 第19页 |
·阻止苦味药物与口腔的味蕾直接接触 | 第19-20页 |
·添加麻痹剂可逆和暂时地麻痹味蕾 | 第20-21页 |
·加入苦味阻滞剂,与药物竞争苦味受体或阻断味觉信息传递 | 第21页 |
·对药物结构进行修饰,制成无味前体药物 | 第21页 |
·苦味的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人群口感试验 | 第21-22页 |
·电子舌 | 第22页 |
·体外溶出试验 | 第22页 |
·电生理方法 | 第22页 |
·生化试验 | 第22-23页 |
3 热熔喷雾冷冻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掩味 | 第23页 |
·提高稳定性 | 第23-24页 |
·提高生物利用度 | 第24页 |
·提高溶出度 | 第24页 |
·制备缓控释制剂 | 第24-25页 |
·制备微囊/固体脂质微球,提高载药量 | 第25页 |
4 立题依据 | 第25-28页 |
第二章 热熔喷雾冷冻技术的原理与工艺流程 | 第28-32页 |
1 实验原理 | 第28-29页 |
·热熔喷雾冷冻包衣的原理 | 第28-29页 |
·热熔原理 | 第28页 |
·雾化原理 | 第28-29页 |
2 热熔喷雾冷冻包衣的工艺流程 | 第29-32页 |
·热熔喷雾冷冻包衣的设备外观图 | 第29页 |
·热熔喷雾冷冻包衣的示意图 | 第29-30页 |
·热熔喷雾冷冻包衣机的工艺流程 | 第30-31页 |
·热熔喷雾冷冻包衣机的操作方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头孢呋辛酯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2-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2页 |
·仪器 | 第32-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44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溶出度 | 第33-39页 |
·溶出介质的配制 | 第33页 |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33页 |
·专属性试验 | 第33-3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35页 |
·滤膜吸附试验 | 第35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5-3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6页 |
·溶液稳定性试验 | 第36-37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7-38页 |
·溶出度测定方法 | 第38-39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含量 | 第39-44页 |
·色谱条件 | 第39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9-40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40-44页 |
·样品含量测定方法 | 第44页 |
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热熔喷雾冷冻包衣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45-5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5-46页 |
·仪器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6-54页 |
·包衣材料的选择 | 第46-48页 |
·包衣材料与药物的比例 | 第48-49页 |
·致孔剂的选择 | 第49页 |
·致孔剂与包衣材料的比例 | 第49-51页 |
·雾化压力 | 第51-53页 |
·冷冻温度 | 第53-54页 |
3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头孢呋辛酯包衣微粒处方工艺的优化 | 第55-6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55-56页 |
·仪器 | 第56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6-61页 |
·Box-Behnken 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 | 第56-61页 |
·优化实验设计 | 第56-57页 |
·回归模型拟合及预测 | 第57-60页 |
·效应面优化及结果验证 | 第60-61页 |
3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头孢呋辛酯包衣微粒的特征测定 | 第62-6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62页 |
·仪器 | 第62-63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63-68页 |
·头孢呋辛酯包衣微粒的外观形态 | 第63页 |
·扫描电镜形态 | 第63-64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64-65页 |
·粉末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5-66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 | 第66-67页 |
·流动性 | 第67页 |
·松密度及振动实密度 | 第67-68页 |
3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初步制备及质量考察 | 第69-8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9-70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69-70页 |
·仪器 | 第70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70-80页 |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处方工艺研究 | 第70-74页 |
·处方筛选 | 第70-74页 |
·工艺的初步确定 | 第74页 |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质量考察 | 第74-80页 |
·性状 | 第74页 |
·鉴别 | 第74-75页 |
·pH 值检查 | 第75页 |
·沉降体积比 | 第75页 |
·水分检查 | 第75-76页 |
·干燥失重 | 第76页 |
·装量差异 | 第76页 |
·含量测定 | 第76-77页 |
·体外溶出行为考察 | 第77-80页 |
·苦味评价 | 第80页 |
4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八章 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82-87页 |
1 仪器和试药 | 第82-83页 |
·试药 | 第82-83页 |
·仪器 | 第83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83-86页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83-85页 |
·考察项目 | 第83-84页 |
·高温试验 | 第84页 |
·高湿试验 | 第84页 |
·光照试验 | 第84-85页 |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85-86页 |
·长期留样试验 | 第86页 |
3 小结 | 第86-87页 |
全文总结 | 第87-89页 |
展望 | 第89-90页 |
英文缩写注释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