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砷和硒形态的HPLC-ICP-MS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25页 |
·砷、硒的概述 | 第8-12页 |
·砷、硒形态分析的定义及应用 | 第8页 |
·砷、硒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 第8-10页 |
·砷、硒的毒性及相互作用 | 第10-12页 |
·砷、硒形态的分析方法 | 第12-19页 |
·分离富集手段 | 第12-16页 |
·接口技术 | 第16-17页 |
·检测技术 | 第17-19页 |
·离子液体的概述 | 第19-21页 |
·离子液体的定义及性质 | 第19-20页 |
·离子液体在色谱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离子液体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 第21页 |
·砷、硒形态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 第21-23页 |
·超声辅助提取(UAE) | 第21-22页 |
·微波辅助萃取(MAE) | 第22页 |
·加速溶剂萃取(ASE) | 第22-23页 |
·砷、硒形态分析在食品中的研究现状 | 第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4页 |
·仪器及主要工作条件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化学试剂和标准物质 | 第27-28页 |
·试剂和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28-30页 |
·ICP-MS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30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30-33页 |
·砷、硒总量的测定 | 第33页 |
·砷、硒形态的分析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67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34-43页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34页 |
·流动相种类和浓度的优化 | 第34-36页 |
·梯度洗脱的优化 | 第36-37页 |
·流动相pH的优化 | 第37-40页 |
·流动相中甲醇含量的优化 | 第40页 |
·HPLC流速和柱温的优化 | 第40-42页 |
·与其它离子对试剂的比较 | 第42-43页 |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43-44页 |
·方法学评价 | 第44-48页 |
·典型色谱图和检出限 | 第44-46页 |
·标准曲线 | 第46-47页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47-48页 |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48-56页 |
·植物源性食品 | 第48-50页 |
·动物源性食品 | 第50-51页 |
·海产品 | 第51-55页 |
·水质产品 | 第55-56页 |
·所建立的方法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56-67页 |
·砷、硒总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砷、硒形态分析 | 第57-67页 |
4 结论 | 第67-68页 |
5 展望 | 第68-6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8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