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一 导论 | 第11-27页 |
| 1 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 ·国外公共服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公共服务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4 主要概念 | 第22-24页 |
| ·体育公共服务 | 第22-23页 |
| ·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 第23-24页 |
| 5 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4-25页 |
|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 | 第25页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 第25页 |
| ·研究启示 | 第25-27页 |
| 二 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差异现状 | 第27-37页 |
| 1 浙江各市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现状 | 第27-35页 |
| ·体育场地设施 | 第27-29页 |
| ·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 | 第29-30页 |
| ·国民体质监测 | 第30-32页 |
| ·群众体育活动 | 第32-33页 |
| ·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 第33-34页 |
| ·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投入 | 第34-35页 |
| 2 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制定情况 | 第35-37页 |
| 三 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 1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第37-38页 |
| 2 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分析 | 第38页 |
| 3 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有待于提高 | 第38-40页 |
| 4 场地设施数量限制 | 第40-41页 |
| 四 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经验借鉴和对策分析 | 第41-49页 |
| 1 发达国家合理配置体育资源的经验借鉴 | 第41-42页 |
| ·强调政府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主体 | 第41页 |
| ·合理分配财政投入,建立健全财政体制 | 第41页 |
| ·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 ·根据国情来制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政策 | 第42页 |
| 2 优化浙江区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 第42-44页 |
| ·优化浙江区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原则 | 第42-43页 |
| ·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指导思想 | 第43-44页 |
| 3 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现实依据 | 第44-49页 |
| ·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及配置标准 | 第44-45页 |
| ·浙江省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模式 | 第45页 |
| ·浙江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第45-49页 |
| 五 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 | 第49-53页 |
| 1 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有形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人力层面 | 第49页 |
| ·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 第49页 |
| ·加强全民健身调查监测和科技服务 | 第49页 |
| 2 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有形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物力层面 | 第49-50页 |
| ·“独立用地”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 第49-50页 |
| ·“公共用地”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 第50页 |
| 3 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有形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财力层面 | 第50-52页 |
| ·政府出资 | 第51页 |
| ·服务收费 | 第51-52页 |
| 4 优化浙江体育公共服务无形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 | 第52-53页 |
| ·营造三个体育生活圈 | 第52页 |
| ·打造群众体育品牌活动 | 第52页 |
| ·创立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 第52-53页 |
| 六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