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侵入岩、深成岩论文

北山—内蒙古地区三叠纪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17页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第12-15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主要工作量第15-17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17-39页
   ·北山地区区域地质概况第17-28页
     ·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及演化第17-20页
     ·北山地区岩石地层概况第20-24页
     ·北山地区花岗岩概况第24-28页
   ·内蒙古地区区域地质概况第28-39页
     ·内蒙古中部地区构造单元及演化第28-31页
     ·内蒙古中部地区岩石地层概况第31-36页
     ·内蒙古中部地区花岗岩概况第36-39页
3 北山地区三叠纪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第39-76页
   ·三叠纪花岗质岩体和样品描述第39-45页
     ·大豁落岩体和样品第40-41页
     ·大泉岩体和样品第41-42页
     ·花牛山岩体和样品第42-44页
     ·长流水岩体和样品第44页
     ·白峡尼山岩体和样品第44-45页
   ·分析结果第45-54页
     ·锆石U-Pb年龄第45-48页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第48-52页
     ·全岩Sr-Nd同位素第52页
     ·锆石Hf同位素第52-54页
   ·讨论第54-63页
     ·北山地区三叠纪岩浆作用的时代第54-55页
     ·北山三叠纪花岗岩成因类型第55-56页
     ·三叠纪花岗岩源区第56-58页
     ·分离结晶作用第58页
     ·三叠纪花岗岩成因模型第58-60页
     ·构造演化和意义第60-63页
 附表第63-76页
4 内蒙古林西地区三叠纪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第76-106页
   ·林西地区三叠纪岩体和样品描述第76-79页
     ·双井岩体和样品第77页
     ·建设东岩体和样品第77页
     ·建设西岩体和样品第77-78页
     ·常家营子岩体和样品第78页
     ·萨里哈达岩体和样品第78页
     ·新林岩体和样品第78-79页
   ·分析结果第79-88页
     ·锆石U-Pb年龄第79-82页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第82-86页
     ·全岩Sr-Nd同位素第86-87页
     ·锆石Hf-O同位素第87-88页
   ·讨论第88-96页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三叠纪岩浆作用的时代第88-89页
     ·林西地区三叠纪花岗岩成因类型及源区第89-90页
     ·钙碱性萨里哈达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学成因第90-91页
     ·似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岩石学成因第91-93页
     ·构造演化及意义第93-96页
 附表第96-106页
5 北山-内蒙古三叠纪花岗岩与区域对比第106-147页
   ·中亚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第106-108页
   ·五个构造-岩浆带中早中生代花岗岩的特征第108-120页
     ·北蒙古-西外贝加尔带花岗岩类第109-112页
     ·中蒙古-额尔古纳带花岗岩类第112-113页
     ·南蒙古-兴安带花岗岩类第113-114页
     ·东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带花岗岩类第114-116页
     ·北山-内蒙古-吉林带花岗岩类第116-119页
     ·其它带内的花岗岩类第119-120页
   ·讨论第120-137页
     ·两期早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的时间和演化第120-123页
     ·早中生代花岗岩的源区和成因:来自不均一的陆壳第123-129页
     ·早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的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意义第129-134页
     ·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第134-137页
 附表第137-147页
6 北山-内蒙古地区三叠纪与二叠纪岩浆活动关系第147-174页
   ·岩体和样品描述第147-150页
   ·分析结果第150-156页
     ·锆石U-Pb年龄第150-152页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第152-154页
     ·全岩Sr-Nd同位素第154-155页
     ·锆石Hf同位素第155-156页
   ·讨论第156-166页
     ·北山南带二叠纪花岗质岩浆活动第156-157页
     ·花岗岩成因类型第157-158页
     ·花岗岩岩浆源区第158-160页
     ·分离结晶作用第160-161页
     ·岩石学成因第161-164页
     ·构造意义第164-166页
 附表第166-174页
7 内蒙古林西地区原“三叠纪”任家营子岩体及其构造意义第174-197页
   ·任家营子岩体和构造样式第176-178页
   ·三个侵入体的锆石U-Pb定年第178-180页
   ·全岩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第180-184页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第180-182页
     ·Sr-Nd同位素第182页
     ·锆石Hf同位素第182-184页
   ·讨论第184-192页
     ·三期花岗质单元的侵位时间及构造意义第184页
     ·岩浆的源区和成因第184-187页
     ·一个增量的侵位和生长模式第187-190页
     ·晚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和构造意义第190-192页
 附表第192-197页
8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第197-199页
致谢第199-201页
参考文献第201-242页
附件:实验方法第242-247页
已经发表文章第247页

论文共2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秦岭泥盆系沉积特征和构造背景研究
下一篇:扬子北缘新元古代中期(825-725Ma)地层格架与盆地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