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9页 |
0 引言 | 第19-38页 |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9-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9-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23-34页 |
·“城市圈创新”与“区域创新”的关联与成果适用性分析 | 第23-26页 |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 | 第26-33页 |
·国内外研究及实践进展评析 | 第33-3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34-38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37-38页 |
1 系统创新视角下国内外典型城市圈发展 | 第38-75页 |
·国际先进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考察 | 第38-45页 |
·硅谷创新经济带发展模式 | 第39-40页 |
·纽约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 | 第40-42页 |
·伦敦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 | 第42-44页 |
·东京城市圈创新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创新发展视角下的国内典型城市圈发展 | 第45-52页 |
·国内城市圈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基本情况 | 第46-48页 |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创新发展 | 第48-50页 |
·珠江三角洲城市圈创新发展 | 第50-51页 |
·京津冀城市圈创新发展 | 第51-52页 |
·国内外城市圈创新发展对比分析 | 第52-64页 |
·国内外典型城市圈发展比较 | 第53-55页 |
·城市圈可持续创新发展经验 | 第55-59页 |
·我国现阶段城市圈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 第59-64页 |
·城市圈圈域互动纵深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64-75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64-67页 |
·协同发展理论 | 第67-70页 |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城市圈创新体系竞争力理论 | 第70-75页 |
2 城市圈创新的结构化发展与保障机制 | 第75-116页 |
·结构化发展中的城市圈创新体系 | 第75-103页 |
·基于主体关联的创新发展模型 | 第75-85页 |
·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圈圈域协同创新发展模型 | 第85-94页 |
·国家系统中的区域联动创新发展模型 | 第94-103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基本机制及其信息作用关联 | 第103-111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基本机制 | 第104-108页 |
·信息保障机制作用要素与作用途径 | 第108-110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与机制关联 | 第110-111页 |
·其他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保障支撑 | 第111-116页 |
·各国信息保障社会化组织共性与差异 | 第112-114页 |
·以美国为例分析大国信息保障工作组织特点 | 第114-116页 |
3 知识经济进程中城市圈创新发展知识信息服务需求 | 第116-139页 |
·知识经济进程中创新主体知识信息需求 | 第116-121页 |
·知识创新活动的开放化、社会化、全程化协作发展趋向 | 第116-117页 |
·创新主体知识信息需求演化 | 第117-120页 |
·创新主体知识信息来源社会化转变 | 第120-121页 |
·基于主体关联创新模型的知识信息需求结构 | 第121-133页 |
·自主创新子系统中的主体知识信息需求结构 | 第121-126页 |
·创新人员的信息需求分布与结构 | 第126-131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中的知识信息社会化支持 | 第131-133页 |
·圈层互动网络化创新的知识信息服务需求 | 第133-139页 |
·知识信息服务转变的环境约束 | 第133页 |
·以主体为中心的知识信息服务需求转变 | 第133-136页 |
·圈层联动网络化创新体系信息服务需求 | 第136-139页 |
4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体系变革与目标重构 | 第139-163页 |
·基于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体系变革要求 | 第139-148页 |
·城市圈区域创新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的变革 | 第139-140页 |
·现行信息保障体系与城市圈创新发展要求的不适应 | 第140-148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工作拓展与转型 | 第148-152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工作拓展 | 第148-149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服务工作转型 | 第149-152页 |
·城市圈区域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目标体系重构 | 第152-163页 |
·基于创新发展的城市圈信息保障业务重组的社会基础 | 第152-154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体系重新定位 | 第154-156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保障工作目标体系重构 | 第156-163页 |
5 协同构架下城市圈创新信息保障系统建设 | 第163-190页 |
·城市圈创新信息保障系统中的多维协同 | 第164-167页 |
·协同工作内容的多层次安排 | 第164-165页 |
·跨系统服务协同的实现框架 | 第165-167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 | 第167-173页 |
·开放环境下的城市圈信息资源立体配置需求 | 第167-170页 |
·城市圈创新发展的信息资源配置体系框架 | 第170-172页 |
·信息资源建设的协同实现 | 第172-173页 |
·分布式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与利用 | 第173-174页 |
·异构系统资源的网络化共享与利用 | 第173-174页 |
·多网融合进程中的资源共享与利用 | 第174页 |
·信息服务工作协同发展与组织工作推进 | 第174-190页 |
·系统工作推进中的各阶段保障工作内容 | 第175-176页 |
·系统协调运行的管理控制原则 | 第176-178页 |
·圈域内区域与行业创新发展信息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 第178-181页 |
·圈域内外信息保障工作协同组织 | 第181-183页 |
·全程嵌入的产业创新信息保障工作协同组织 | 第183-186页 |
·城市圈信息保障业务主体行动的协同组织 | 第186-190页 |
6 开放互动创新需求下协同平台服务组织与技术实现 | 第190-212页 |
·城市圈创新信息服务平台服务组织原则 | 第190-192页 |
·用户需求导向原则 | 第190页 |
·集成化网络服务发展原则 | 第190-191页 |
·工作标准化深入推进原则 | 第191-192页 |
·信息服务业务创新发展原则 | 第192页 |
·城市圈信息保障系统协同技术架构 | 第192-200页 |
·技术协同的要求 | 第192-193页 |
·跨系统协同服务中的技术层次协调 | 第193-195页 |
·新时期信息保障系统协同服务实现关键技术 | 第195-200页 |
·城市圈创新信息保障平台技术实现 | 第200-205页 |
·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层次模型 | 第200-201页 |
·创新信息跨系统协同服务平台功能构成 | 第201-203页 |
·SOA框架下面向Web利用的资源与服务集成及实现 | 第203页 |
·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平台功能技术实现 | 第203-205页 |
·面向协同创新的信息服务平台互动业务拓展 | 第205-212页 |
·增强跨系统协同参考咨询的平台服务能力 | 第206-207页 |
·拓展用户个性化跨系统协同定制服务 | 第207-208页 |
·在互动服务过程中增强系统独特知识资源积累 | 第208-209页 |
·应用众包服务模式推进平台互动业务 | 第209-212页 |
7 长三角城市圈信息保障体系与服务组织案例分析 | 第212-230页 |
·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说明平台系统构成 | 第212-223页 |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第213-214页 |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的跨系统协同组织 | 第214-220页 |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规划 | 第220-223页 |
·长三角城市圈信息保障体系建设 | 第223-227页 |
·目标定位 | 第223-224页 |
·重视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开发与协同利用工作 | 第224-225页 |
·机制体制创新与运行保障 | 第225-227页 |
·相对其他地区平台的比较优势 | 第227-230页 |
·创新增值链全程信息建设与服务并举 | 第228页 |
·多种所有制服务主体培育与协同工作 | 第228-229页 |
·深入建设区域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保障大平台 | 第229-230页 |
8 结语 | 第230-232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241页 |
附录 | 第241-2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244-246页 |
后记 | 第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