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旅游业发展促使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竞争 | 第10页 |
·旅游产业的空间特点使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成为必要 | 第10-11页 |
·旅游目的地间竞争力加剧,内蒙古自治区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势在必行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旅游目的地 | 第19页 |
·旅游目的地系统 | 第19-21页 |
·竞争力 | 第21页 |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 第21-22页 |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2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2-23页 |
·系统观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 | 第24-28页 |
·钻石理论模型 | 第24页 |
·C-R 模型与 D-K 模型 | 第24-26页 |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模型 | 第26-28页 |
3 旅游目的地系统分析 | 第28-39页 |
·旅游目的地系统构建 | 第28-29页 |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 第29-39页 |
·动力子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 第29-31页 |
·环境子系统组成要素分析 | 第31-35页 |
·支持保障子系统要素分析 | 第35-37页 |
·旅游管理子系统要素分析 | 第37-39页 |
4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 | 第39-58页 |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43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3页 |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43-46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43-45页 |
·聚类分析法 | 第45-46页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过程 | 第46-58页 |
·基础保障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46-50页 |
·市场吸引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50-53页 |
·后续发展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53-56页 |
·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56-58页 |
5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类型划分 | 第58-66页 |
·Ⅰ类地区----强竞争力地区 | 第59-61页 |
·Ⅱ类地区----较强竞争力地区 | 第61-62页 |
·Ⅲ类地区----竞争相对薄弱地区 | 第62-64页 |
·Ⅳ类地区----竞争力薄弱地区 | 第64-66页 |
6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对策 | 第66-73页 |
·旅游目的地分区提升对策 | 第66-70页 |
·Ⅰ类地区提升对策 | 第66-67页 |
·Ⅱ类地区提升对策 | 第67-68页 |
·Ⅲ类地区提升对策 | 第68-69页 |
·Ⅳ类地区提升对策 | 第69-70页 |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整体提升对策 | 第70-73页 |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城市环境水平 | 第70页 |
·推动旅游人才建设,改变旅游人才不平衡的现象 | 第70-71页 |
·塑造内蒙古旅游形象,借助旅游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 第71-73页 |
7 结语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研究不足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表 1 调查问卷及相关说明 | 第79-81页 |
附表 2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指标标准化数据 | 第81-82页 |
附表 2(续表) 内蒙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指标标准化数据 | 第82-83页 |
附表 3 基础保障竞争力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 第83页 |
附表 3(续表)基础保障竞争力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 第83页 |
附表 4 市场吸引竞争力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 第83-84页 |
附表 5 后续发展竞争力标准化数据相关系数矩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