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隔离式纯电驱动汽车参数匹配与性能仿真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 ·新能源电动车的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 ·纯电动汽车 | 第7-8页 |
| ·混合动力汽车 | 第8-9页 |
|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 第9-10页 |
| ·增程式电动汽车 | 第10-11页 |
| ·负载隔离式纯电驱动汽车的概述 | 第11-14页 |
| ·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主要特点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负载隔离式纯电驱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15-30页 |
| ·动力系统结构 | 第15页 |
| ·整车参数与性能指标 | 第15-16页 |
| ·电动机的参数匹配 | 第16-22页 |
| ·驱动电机类型的选择 | 第17-19页 |
| ·电动机性能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 第19-22页 |
| ·动力电池的参数选择与匹配 | 第22-26页 |
| ·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 第22-23页 |
|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分类特点 | 第23-24页 |
| ·动力电池的参数匹配计算 | 第24-26页 |
| ·内燃机和发电机的参数选择与匹配 | 第26-29页 |
| ·发电机的选型与参数匹配 | 第27-28页 |
| ·内燃机的选型与参数匹配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负载隔离式纯电驱动汽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0-45页 |
| ·整车性能仿真软件的选择 | 第30-32页 |
| ·CRUISE | 第30-31页 |
| ·ADVISOR | 第31页 |
| ·PAST | 第31-32页 |
| ·整车动力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2-43页 |
| ·整车模块 | 第33-34页 |
| ·电机模块 | 第34-36页 |
| ·电池模块 | 第36-37页 |
| ·发动机模块 | 第37-39页 |
| ·主减速器模块 | 第39-40页 |
| ·车轮模块 | 第40页 |
| ·制动器模块 | 第40-41页 |
| ·差速器模块 | 第41页 |
| ·驾驶室模块 | 第41-43页 |
| ·设定计算任务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负载隔离式纯电驱动汽车的控制策略 | 第45-49页 |
| ·充放电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 | 第45页 |
| ·发动机控制策略的介绍 | 第45-48页 |
| ·恒功率控制策略 | 第45-46页 |
| ·功率跟随控制策略 | 第46页 |
| ·瞬时优化控制策略 | 第46页 |
| ·自适应控制策略 | 第46-47页 |
|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 | 第47-48页 |
| ·能量转换装置控制策略的选择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8页 |
| ·动力性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 ·全负荷加速性能仿真结果 | 第49-50页 |
| ·爬坡度性能仿真结果 | 第50-51页 |
| ·最高车速仿真结果 | 第51-52页 |
| ·燃油经济性仿真 | 第52-57页 |
| ·行驶工况的选择 | 第52-53页 |
| ·经济性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 ·仿真分析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