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5-18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0-21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1-37页 |
| ·古代及近代资本主义前期有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研究 | 第21-23页 |
| ·近代资本主义后期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认识 | 第23-24页 |
|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 第24-34页 |
| ·关于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历程和观点 | 第24-30页 |
| ·关于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 第30-32页 |
| ·关于农业和整体经济增长以及其他部门间联系的研究 | 第32-34页 |
| ·关于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 | 第34-37页 |
| 第3章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经验考察与理论分析 | 第37-73页 |
|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本角色 | 第37-39页 |
|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经验考察与理论分析 | 第39-53页 |
| ·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地位与作用演进规律的经验考察 | 第42-51页 |
| ·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地位与作用演进规律的理论分析 | 第51-53页 |
| ·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53-70页 |
| ·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产品贡献 | 第54-59页 |
| ·农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市场贡献 | 第59-61页 |
| ·农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 | 第61-66页 |
| ·农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外汇贡献 | 第66-67页 |
| ·农业部门各种贡献之间的联系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 第4章 中国农业发展:总量趋势与结构变化 | 第73-88页 |
| ·中国农业发展的总量趋势 | 第73-81页 |
|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 第73-74页 |
|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地位的变动趋势 | 第74-81页 |
| ·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变化 | 第81-85页 |
| ·中国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现状 | 第81-84页 |
| ·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国际比较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 第5章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各种贡献分析 | 第88-122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粮食贡献 | 第88-91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原料贡献 | 第91-100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的原料贡献 | 第92-96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的原料贡献 | 第96-100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市场贡献 | 第100-111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的市场贡献 | 第101-107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的市场贡献 | 第107-111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 | 第111-118页 |
| ·比较优势战略阶段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 | 第111-116页 |
| ·统筹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 | 第116-118页 |
| ·中国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外汇贡献 | 第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22页 |
| 第6章 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122-156页 |
| ·中国农业生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122-134页 |
| ·数据说明 | 第122-123页 |
| ·时间序列 lnRGDP 与 lnRAGP 的单位根检验 | 第123-124页 |
| ·时间序列 lnRGDP 与 lnRAGP 的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 第124-127页 |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127-130页 |
|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 第130-133页 |
| ·小结 | 第133-134页 |
|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对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波及效应分析 | 第134-156页 |
| ·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内涵 | 第135页 |
| ·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与完全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 | 第135-142页 |
| ·中国农业部门经济效益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效益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142-153页 |
| ·小结 | 第153-156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56-1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8-165页 |
| 致谢 | 第165-16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67-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