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土壤污染的类型 | 第11-12页 |
·土壤有机污染 | 第11-12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12页 |
·土壤放射性元素污染 | 第12页 |
·土壤微生物污染 | 第12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2-15页 |
·大气中重金属的的沉降 | 第13页 |
·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 | 第13页 |
·污水灌溉 | 第13-14页 |
·污泥施肥 | 第14页 |
·含重金属废弃物的堆积 | 第14页 |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的排放 | 第14-15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5-17页 |
·对植物的危害 | 第15页 |
·对土壤动物的危害 | 第15-16页 |
·对土壤酶的危害 | 第16页 |
·对人体的危害 | 第16-17页 |
·土壤重金属的形态 | 第17-19页 |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重金属不同形态的生物毒性 | 第18-19页 |
·重金属活性影响因素 | 第19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预防与治理措施 | 第19-25页 |
·预防措施 | 第19-20页 |
·传统治理措施 | 第20-22页 |
·植物修复措施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 | 第25-27页 |
·研究背景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新乡小冀工业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形态分析 | 第27-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供试土壤 | 第27页 |
·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样品处理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评价标准 | 第28页 |
·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29-32页 |
·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物活性分析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新乡市各功能区土壤中镉、镍和锌的形态分布特征调查 | 第37-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样品采集 | 第37页 |
·样品处理与测定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各功能区土壤基本性质比较 | 第38页 |
·Cd 在各功能区的形态分布 | 第38-40页 |
·Ni 在各功能区的形态分布 | 第40-42页 |
·Zn 在各功能区的形态分布 | 第42-44页 |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PH 和腐植酸对镉、镍、锌在土壤中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5-5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供试土壤 | 第45-46页 |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pH 对 Cd、Ni 和 Zn 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46-50页 |
·腐植酸对 Cd、Ni 和 Zn 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50-53页 |
·pH 和腐植酸对 Cd、Ni、Zn 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薰衣草对镉、镍污染富集能力的研究 | 第55-6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土壤样品 | 第55页 |
·盆栽试验设计 | 第55-56页 |
·植物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Cd 和 Ni 对薰衣草生物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薰衣草对 Cd 和 Ni 的富集效果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