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桃流胶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糖与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生长物质与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桃流胶病发病过程中生理生化研究 | 第28-41页 |
1 引言 | 第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离体接种实验 | 第28-29页 |
·致病条件实验 | 第29页 |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 第29页 |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29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测定 | 第30页 |
·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30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0页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30-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1-38页 |
·桃一年生离体枝条的发病条件 | 第31-33页 |
·桃一年生离体枝条的发病过程及生物量估计 | 第33-35页 |
·叶绿素、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变化 | 第35页 |
·花青素含量变化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5-36页 |
·桃流胶病发病过程中防御基因表达分析 | 第36页 |
·透射电镜观察及桃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实验系统与致病条件 | 第38页 |
·防御与衰老 | 第38-39页 |
·细胞壁降解与流胶形成 | 第39-40页 |
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桃流胶病发病过程中糖代谢研究 | 第41-53页 |
1 引言 | 第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离体接种实验 | 第41页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气相色谱法测定糖含量 | 第42-43页 |
·糖原染色 | 第43页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3 结果分析 | 第43-50页 |
·蔗糖、葡糖糖和果糖代谢 | 第43-44页 |
·山梨醇、甘露糖代谢 | 第44-45页 |
·木糖和阿拉伯糖代谢 | 第45-46页 |
·糖代谢相关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6-48页 |
·胶体观察和糖原染色 | 第48-49页 |
·四种糖转运蛋白表达分析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桃流胶病糖代谢与多糖形成 | 第50页 |
·桃胶多糖反菌活性探讨 | 第50-51页 |
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乙烯利对桃流胶病中胶体形成的影响 | 第53-65页 |
1 引言 | 第5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离体接种实验 | 第53页 |
·不同化学物质接种后处理对流胶病的影响 | 第53-54页 |
·乙烯利和1-MCP接种后处理 | 第54页 |
·乙烯利和1-MCP接种前处理 | 第54页 |
·乙烯利抑菌实验 | 第54页 |
·糖含量测定 | 第54-55页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55页 |
·数据分析 | 第55页 |
3 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不同生长类物质处理对流胶病的影响 | 第55-56页 |
·接种后乙烯利处理抑制胶体形成 | 第56-57页 |
·接种前乙烯利处理促进流胶形成 | 第57-58页 |
·乙烯利接种前处理和接种后处理对糖含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病程相关蛋白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60-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乙烯利处理对胶体形成影响的原因探讨 | 第61-62页 |
·乙烯利对糖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1-MCP在流胶形成中的作用 | 第63页 |
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真菌毒素特征及其致病性研究 | 第65-75页 |
1 引言 | 第6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试验材料 | 第65页 |
·培养基 | 第65-66页 |
·不同培养基对毒素致病性的影响 | 第66页 |
·毒素接种实验 | 第66页 |
·毒素制备 | 第66-67页 |
·不同有机物萃取对毒素致病性的影响 | 第67页 |
·不同处理对毒素致病性的影响 | 第67页 |
·不同无机化合物对毒素致病性的影响 | 第67-68页 |
·高锰酸钾处理桃接种枝条 | 第68页 |
·HPLC检测 | 第68页 |
·GC-MS检测 | 第68页 |
3 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不同培养基下真菌粗毒素的致病情况 | 第68-69页 |
·不同处理和不同有机物萃取对真菌粗毒素的活性影响 | 第69-70页 |
·葡萄座腔菌JMB-122真菌代谢化合物分析鉴定 | 第70-71页 |
·不同无机化合物对葡萄座腔菌属真菌毒素致病性的影响 | 第71页 |
·喷施高锰酸钾对桃流胶病发病的影响 | 第71-72页 |
4 讨论 | 第72-74页 |
·桃流胶病病原菌真菌毒素制备探讨 | 第72-73页 |
·桃流胶病病原菌毒素成分探讨 | 第73页 |
·无机化合物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 第73-74页 |
5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硫酸锌在桃流胶病防治中的作用 | 第75-85页 |
1 引言 | 第7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试验材料 | 第75页 |
·离体接种实验 | 第75页 |
·硫酸锌对真菌生长的影响 | 第75页 |
·硫酸锌对真菌形态的影响 | 第75-76页 |
·硫酸锌对真菌致病性的影响 | 第76页 |
·硫酸锌处理桃一年生接种枝条 | 第76页 |
·锌含量测定 | 第76页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76-77页 |
·数据分析 | 第77页 |
3 结果分析 | 第77-81页 |
·桃流胶病发病过程中锌含量减少 | 第77-78页 |
·外源硫酸锌可缓解桃流胶病的发生 | 第78-79页 |
·硫酸锌诱导5个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79-80页 |
·硫酸锌对葡萄座腔菌JMB-122生长、形态和致病性的影响 | 第80-81页 |
4 讨论 | 第81-84页 |
·硫酸锌对真菌JMB-122的作用机制 | 第81-83页 |
·硫酸锌在桃流胶病上的防治作用 | 第83-84页 |
5 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7页 |
附录Ⅰ qRT-PCR引物列表 | 第107-109页 |
附录Ⅱ 课题资助情况 | 第109页 |
附录Ⅲ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