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三、本文的研究特色、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研究特色 | 第13页 |
(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完整的人”理论提出的历史语境 | 第14-20页 |
一、古代希腊对“完整的人”的朦胧向往 | 第15页 |
二、“文艺复兴”与“完整的人”的早期觉醒 | 第15-16页 |
三、“双元革命”与“完整的人”的异化 | 第16-18页 |
四、空想社会主义“完整的人”的“乌托邦”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30页 |
一、马克思“完整的人”概念 | 第20-23页 |
(一)“完整的人”概念的意义探究 | 第20-22页 |
(二)“完整的人”理论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二、马克思“完整的人”相关理论分析解读 | 第23-30页 |
(一)法兰克福学派视阈下“完整的人”的解读 | 第23-27页 |
1、马尔库塞对“完整的人”的解读 | 第24-25页 |
2、弗洛姆对“完整的人”的解读 | 第25-27页 |
(二)存在主义人本主义:萨特的“人学空场”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完整的人”的理想与现实 | 第30-50页 |
一、“完整的人”理论的现实出发点:异化 | 第30-34页 |
(一)精神异化与宗教异化 | 第31-33页 |
(二)劳动异化与人的异化 | 第33-34页 |
二、“完整的人”生成的科学路向:共产主义 | 第34-38页 |
(一)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私有制的积极扬弃 | 第35-36页 |
(二)共产主义的发展归宿: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 第36-38页 |
三、“完整的人”践行手段:实践 | 第38-44页 |
(一)实践“完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39-41页 |
(二)实践“完整的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41-42页 |
(三)实践“完整的人”与自身的和谐 | 第42-44页 |
四、马克思“完整的人”的理论旨归——“人的全面发展” | 第44-50页 |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异化的扬弃 | 第45-46页 |
(二)人的自由自愿行动与外在客体支配的消解 | 第46-47页 |
(三)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与物欲横流的消除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
发表文章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