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植物区系概述 | 第10-16页 |
| ·植物区系的相关定义 | 第10-11页 |
| ·植物区系的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植物区系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植物区系在区划中的位置 | 第13页 |
| ·区系起源和演化及与古老地理、古环境的关系 | 第13页 |
| ·植物区系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植物区系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世界植物区系概述 | 第16-18页 |
| ·世界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 | 第18页 |
|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历史 | 第19页 |
| ·中国植物区系区划 | 第19-20页 |
| ·中国植物区系性质 | 第20页 |
| ·中国植物区系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 ·湖南植物区系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 ·湖南自然概况 | 第21页 |
| ·湖南植物区系研究历史 | 第21-22页 |
| ·湖南植物区系成分 | 第22-23页 |
| 2. | 第23-29页 |
| · | 第23-25页 |
| ·水文状况 | 第23页 |
| ·气候条件 | 第23-24页 |
| ·土壤状况 | 第24页 |
| ·植被概况 | 第24-25页 |
| ·植被类型划分 | 第25-26页 |
| ·典型植被类型概述 | 第26-29页 |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9-31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 | 第29页 |
| ·外业调查 | 第29-30页 |
| ·内业整理 | 第30-31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1-62页 |
| ·九龙江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第31-52页 |
| ·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 第31页 |
| ·科的多样性分析 | 第31-38页 |
| ·属的多样性分析 | 第38-48页 |
| ·种的统计分析 | 第48-52页 |
| ·九龙江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特有现象分析 | 第52-56页 |
| ·特有科分析 | 第52页 |
| ·特有属分析 | 第52-53页 |
| ·特有种分析 | 第53-56页 |
| ·与邻近地区的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 第56-58页 |
| ·湖南省种子植物区系分布新记录 | 第58-62页 |
| 5 绪论与建议 | 第62-66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多样 | 第62页 |
| ·植被类型多样,群落共建种多 | 第62页 |
| ·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分布较广 | 第62页 |
| ·南岭山脉植物的代表性较强 | 第62-63页 |
| ·众多的湖南省新记录物种 | 第63页 |
| ·在湖南植物区系中区位独特 | 第63-64页 |
| ·珍惜濒危植物丰富 | 第64页 |
| ·建议 | 第64-66页 |
| ·尽可能逐山头普查,争取在植物区系上更大的发现 | 第64-65页 |
| ·建设好公园的同时,保护好植被,尽量少破坏 | 第65页 |
| ·尽早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好植物多样性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 附录B 九龙江森林公园地理置、交通图 | 第72-73页 |
| 附录C 九龙江森林公园整体规划图 | 第73-74页 |
| 附录D 九龙江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名录 | 第74-121页 |
| 附录E 龙江森林公园部分植物照片 | 第121-132页 |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