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高校网络舆论平台凝聚力研究--中南大学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第8页
   ·选题意义第8-9页
   ·创新之处第9页
   ·文献综述第9-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结构框架第14-15页
第二章 高校网络舆论平台及凝聚力的理论概述第15-20页
   ·相关理论概述第15-17页
     ·高校网络舆论平台的界定第15-16页
     ·凝聚力的内涵第16页
     ·高校网络舆论平台中凝聚力的概念第16-17页
   ·凝聚力的形成第17-18页
     ·背景的新变化第17页
     ·形成的两阶段第17-18页
   ·主要影响因素第18-20页
     ·个体因素——学生的认同感第18页
     ·群体因素——平台的吸引力第18-19页
     ·外部因素——环境的压力度第19-20页
第三章 高校网络舆论平台凝聚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0-45页
   ·关于网络舆论平台的态度测量情况第20-22页
     ·调查问卷第20-22页
     ·随机走访第22页
     ·目标访谈第22页
   ·中南大学网络舆论平台的发展状况第22-30页
     ·云麓园BBS的变迁图景第23-25页
     ·中南大学贴吧的变迁图景第25-27页
     ·官方微博的蓄势待发第27-30页
   ·高校网络舆论平台凝聚力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凝聚力不足:人气汇聚中的乏力性第30页
     ·凝聚力偏向:发展过程中的偏向性第30-31页
   ·高校网络舆论平台缺乏凝聚力的原因第31-45页
     ·发展壮大缺乏认同第31-37页
     ·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第37-39页
     ·议程设置不够科学第39-42页
     ·意见领袖不够重视第42-45页
第四章 提高校园网络舆论平台凝聚力的建议第45-53页
   ·认识层次从表层和谐转向实质认同第45-48页
     ·观念认同走向深化第45-47页
     ·设备技术予以保障第47-48页
   ·管理理念从消极防范转向积极监管第48-49页
     ·管理队伍的定位提升第48页
     ·管理模式的积极转变第48页
     ·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第48-49页
   ·议程设置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第49-51页
     ·成为优秀的"把关人"第49-50页
     ·把握议题发布的主动权第50页
     ·组建立体式的传播体系第50-51页
     ·丰富线下活动巩固成果第51页
   ·意见领袖从消极监管转向积极保护第51-53页
     ·细致分析发掘意见领袖第51-52页
     ·维持本色保护意见领袖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59页
课题来源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社区报的发展空间与策略
下一篇:微博客传播视野下的公民新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