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及理论基础第9-17页
 一、相关概念第9-11页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第9-10页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10-11页
 二、理论基础第11-17页
  (一) 马克思剩余人口学说第11-12页
  (二) 西方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第12-14页
  (三) 人口经济学理论第14-15页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第15-17页
第二章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第17-24页
 一、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概况第17-18页
  (一)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第17页
  (二)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质量第17-18页
 二、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第18-24页
  (一) 转移理念滞后第19-20页
  (二) 转移结构不合理第20-22页
  (三) 转移方式单一第22-24页
第三章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第24-29页
 一、宏观环境因素第24-27页
  (一) 土地流转制度滞后第24-25页
  (二) 保障制度不健全第25-26页
  (三) 城镇化发展进程慢第26-27页
 二、农民自身素因素第27-29页
  (一) 平均受教育程度低第27-28页
  (二) 就业观念传统第28-29页
第四章 促进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第29-36页
 一、加强制度建设第29-31页
  (一)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第29-30页
  (二) 建立城乡保障制度第30-31页
 二、转移模式多元化第31-33页
  (一) 兼业型转移模式第31-32页
  (二) 城镇化自我吸收模式第32-33页
 三、培养农民自主转移意识第33-36页
  (一) 加快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第33-34页
  (二) 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第34-35页
  (三) 提供转移就业资源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致谢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附录:《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问卷》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研究--以白城市青山镇永胜村为例
下一篇:A种业公司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