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研究--以白城市青山镇永胜村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理论前提 | 第9-15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2页 |
(一) 农民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闲暇的定义 | 第10-11页 |
(三) 闲暇时间的界定 | 第11页 |
(四) 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一) 马克思的闲暇思想 | 第12-13页 |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吉林省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现状 | 第15-23页 |
一、吉林省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现状 | 第15-20页 |
(一) 农民闲暇时间情况 | 第15-17页 |
(二) 农民闲暇满意度情况 | 第17页 |
(三) 农民闲暇空间情况 | 第17-18页 |
(四) 农民闲暇意识情况 | 第18页 |
(五) 农民闲暇活动内容情况 | 第18-20页 |
二、吉林省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一) 农民的闲暇时间利用率差 | 第20-21页 |
(二) 休闲空间狭小 | 第21页 |
(三) 农民休闲主动意识不强 | 第21-22页 |
(四) 休闲活动内容单调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制约农民闲暇生活水平提升的因素 | 第23-29页 |
一、政府对农民闲暇文化重视不够 | 第23-24页 |
(一) 政府对农村闲暇文化认识不足 | 第23页 |
(二) 政府投入资金不足 | 第23-24页 |
二、农民闲暇活动的经济支撑不足 | 第24-25页 |
(一) 农民收入水平低 | 第24页 |
(二) 农民增收途径少 | 第24-25页 |
三、农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 第25-26页 |
(一) 闲暇文化的技能低 | 第25-26页 |
(二) 休闲文化品位差 | 第26页 |
四、农村社区组织涣散 | 第26-29页 |
(一) 农民闲暇活动的社区组织功能薄弱 | 第26-27页 |
(二) 农民闲暇活动缺乏专业人才带动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提高吉林省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对策 | 第29-37页 |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29-32页 |
(一) 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 第29-30页 |
(二) 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 第30-31页 |
(三) 加强闲暇场所建设 | 第31页 |
(四) 大力进行文化扶贫 | 第31-32页 |
二、社会参与 | 第32-35页 |
(一) 加强涉农信息传播 | 第32-33页 |
(二)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 第33-34页 |
(三) 恢复和重建乡村社会的集体文化生活 | 第34-35页 |
三、农民自为 | 第35-37页 |
(一) 培养农民文化休闲观念 | 第35页 |
(二) 倡导农民闲暇方式多元化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关于农民闲暇生活调查问卷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