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2.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4.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1章 志愿精神和红色资源的理论分析 | 第13-20页 |
·志愿精神的理论分析 | 第13-17页 |
·志愿精神的定义 | 第13页 |
·志愿精神的功能 | 第13-14页 |
·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论渊源 | 第14-16页 |
·志愿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红色资源的内涵 | 第17-20页 |
·红色资源的定义 | 第17页 |
·红色资源的特征 | 第17-18页 |
·红色资源的功能 | 第18-20页 |
第2章 红色资源与志愿精神的内在联系 | 第20-22页 |
·志愿精神和红色资源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0页 |
·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能够有力地促进志愿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14 | 第20页 |
·志愿精神是对红色资源的传承 | 第20-22页 |
第3章 红色资源利用与志愿精神的培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28页 |
·红色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页 |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2-27页 |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现状 | 第22-25页 |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第4章 利用红色资源培育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意义 | 第28-31页 |
·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志愿精神 | 第28页 |
·培养高素质大学生需要志愿精神 | 第28页 |
·利用红色资源,不断丰富志愿精神内涵 | 第28-29页 |
·利用红色资源,将志愿精神进一步内化于志愿者自身的行为 | 第29-30页 |
·利用红色资源,拓宽志愿服务的新战场,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 第30-31页 |
第5章 利用红色资源培育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措施 | 第31-38页 |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 第31-32页 |
·健全保障机制,做好支撑保护 | 第32-34页 |
·做好培训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 第34-35页 |
·做好激励工作,确保活动效果 | 第35-36页 |
·拓宽活动领域,扩大活动影响力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