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现场修复移动数控铣床结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机床动态特性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国内外机床结构分析及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外机床结构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外机床部件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机床结构分析基础 | 第16-26页 |
·汽轮机现场修复移动数控铣床简介 | 第16-17页 |
·有限元法结构分析理论 | 第17-22页 |
·结构静力学分析有限元法 | 第19-21页 |
·结构动力学分析有限元法 | 第21-22页 |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机床分析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22-24页 |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 第24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机床主要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 第26-38页 |
·横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26-31页 |
·横梁静力分析 | 第28-29页 |
·横梁模态分析 | 第29-31页 |
·立柱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34页 |
·立柱静力分析 | 第32页 |
·立柱模态分析 | 第32-34页 |
·主轴有限元分析 | 第34-37页 |
·主轴静力分析 | 第36页 |
·主轴模态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整机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38-54页 |
·机床结合部概述 | 第38-39页 |
·结合面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39-40页 |
·结合面动态特性参数识别方法 | 第40-43页 |
·铣床整机结合部处理及参数确定 | 第43-47页 |
·螺栓连接结合部 | 第44-45页 |
·导轨滑块连接结合部 | 第45-46页 |
·轴承接触刚度 | 第46-47页 |
·整机有限元建模及分析 | 第47-53页 |
·整机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整机静力分析 | 第50-51页 |
·整机模态分析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机床零部件的优化设计 | 第54-73页 |
·引言 | 第54页 |
·横梁结构优化设计 | 第54-63页 |
·拓扑优化基本理论 | 第55-57页 |
·横梁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结果 | 第57-61页 |
·拱形高度对横梁静动态特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筋板角度对横梁动静态特性的影响 | 第63页 |
·立柱结构的动力学优化分析 | 第63-68页 |
·灵敏度分析的优化方法 | 第64-65页 |
·立柱结构灵敏度分析与优化研究 | 第65-68页 |
·优化后整机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68-72页 |
·优化整机静力分析 | 第69-70页 |
·优化整机模态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整机频率测试实验 | 第73-78页 |
·实验设备简介 | 第73-74页 |
·实验内容 | 第74-75页 |
·实验思路 | 第74-75页 |
·实验方案 | 第75页 |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总结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