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7页 |
2 治理理论下的省、市政府间关系——理论视角 | 第27-47页 |
·治理时代的来临 | 第27-31页 |
·治理 | 第27-29页 |
·地市级城市高等教育的治理 | 第29-31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两个维度 | 第31-36页 |
·横向的多中心治理 | 第31-34页 |
·政府间的纵向分权治理 | 第34-36页 |
·信任与合作:省、市政府间关系的新解读 | 第36-40页 |
·纵向政府间关系的几种代表性说法 | 第36-38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省、市政府合作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 第38-40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政府协调机制 | 第40-47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层面上的协调概述 | 第41-43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参与者的自主协调机制 | 第43-45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政府协调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 第45-47页 |
3 区域高等教育协调治理中的省、市矛盾——三维分析框架 | 第47-62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矛盾分析的三维框架 | 第47-49页 |
·结构性要素及其二级指标 | 第48页 |
·体制性要素及其二级指标 | 第48-49页 |
·调控性要素及其二价指标 | 第49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结构性矛盾 | 第49-52页 |
·“官强民弱”: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政府强势 | 第49-50页 |
·“附庸依赖”:困境中的大学自主 | 第50-51页 |
·“势微言轻”:游弋于边缘的社会自主力量 | 第51-52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体制性矛盾 | 第52-57页 |
·“条块结构”与“职责同构”并存 | 第53-56页 |
·责任下移与财力上聚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 | 第56-57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调控性矛盾 | 第57-62页 |
·高等教育权力流散与滞聚的分权化过程 | 第57-59页 |
·我国高等教育分权化改革中的问题 | 第59-62页 |
4 区域高等教育协调治理机制的国际视野——英、美、法的启示 | 第62-76页 |
·英国模式:大学自治基础上的“委员会”协调机制 | 第62-66页 |
·英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 第62-64页 |
·英国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的“委员会”协调 | 第64-66页 |
·美国模式:政府协调与第三种力量并存 | 第66-70页 |
·美国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政府协调 | 第67-69页 |
·第三种力量的自我协调 | 第69-70页 |
·法国模式:国家控制下的“契约合同”协调机制 | 第70-73页 |
·法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70-71页 |
·“契约合同”——法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分权化改革 | 第71-73页 |
·英、美、法区域高等教育协调治理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 第73-76页 |
·保证大学自主基础上的政府中心地位 | 第73-74页 |
·注重发挥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 | 第74页 |
·强调高等教育权力的均衡化过程 | 第74-76页 |
5 完善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政府协调机制的思考 | 第76-90页 |
·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政府协调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77-80页 |
·地市级城市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协调框架 | 第77-79页 |
·省、市两级政府间关系协调框架 | 第79-80页 |
·构建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中政府协调机制的路径 | 第80-90页 |
·增强薄弱主体力量是走向有效治理的前提 | 第80-83页 |
·政府职能转变是构建有效协调机制的核心 | 第83-88页 |
·规则是达到良好协调的制度保障 | 第88-90页 |
6 结语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