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有限差分算法及其在新型隐身结构中的应用
表目录 | 第1-8页 |
图目录 | 第8-12页 |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第17-24页 |
·计算电磁学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隐身技术发展现状 | 第20-2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并行有限差分算法关键技术 | 第26-59页 |
·引言 | 第26页 |
·串行有限差分算法的计算模型 | 第26-45页 |
·基本原理 | 第27-32页 |
·基本模型 | 第32-33页 |
·吸收边界条件 | 第33-36页 |
·激励源的设置 | 第36-39页 |
·时域近远场变换技术 | 第39-41页 |
·网格剖分技术 | 第41-45页 |
·有限差分算法的并行化 | 第45-51页 |
·MPI标准 | 第46-47页 |
·区域分解技术 | 第47-48页 |
·数据交换技术 | 第48-50页 |
·并行算法的频域近远场变换 | 第50-51页 |
·计算规模及其并行效率验证 | 第51-58页 |
·计算案例 | 第52-57页 |
·并行效率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等效环路有限差分算法及其加速技术 | 第59-84页 |
·引言 | 第59页 |
·非色散介质的等效环路有限差分算法 | 第59-66页 |
·算法推导 | 第59-62页 |
·物理解释 | 第62-63页 |
·仿真计算 | 第63-66页 |
·通用的色散介质等效环路有限差分算法 | 第66-72页 |
·Drude型色散介质 | 第68-70页 |
·Lorentz型色散介质和Debye型色散介质 | 第70-71页 |
·仿真计算 | 第71-72页 |
·等效环路有限差分算法的稳定性分析 | 第72-77页 |
·Poynting定理 | 第72-74页 |
·非色散介质的收敛条件 | 第74-75页 |
·色散介质的收敛条件 | 第75-77页 |
·等效环路有限差分算法的柱坐标系实现 | 第77-79页 |
·柱坐标系的算法实现 | 第77-78页 |
·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 第78-79页 |
·新型核内加速技术 | 第79-82页 |
·SSE简介 | 第79页 |
·SSE加速技巧 | 第79-80页 |
·测试与验证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新型超材料吸波体隐身结构设计 | 第84-108页 |
·引言 | 第84页 |
·单层电阻加载超材料吸波体 | 第84-94页 |
·结构设计 | 第84-88页 |
·仿真分析 | 第88-92页 |
·实验验证 | 第92-94页 |
·电阻加载超材料吸波体的等效电路分析 | 第94-101页 |
·等效电路建模 | 第94-98页 |
·仿真分析与时间对比 | 第98-100页 |
·实验与验证 | 第100-101页 |
·电阻模加载设计超材料吸波体 | 第101-107页 |
·单层电阻膜吸波结构 | 第101-103页 |
·多层电阻膜吸波结构 | 第103-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五章 新型隐身天线罩的设计 | 第108-132页 |
·引言 | 第108页 |
·基于电阻加载的隐身天线罩设计 | 第108-117页 |
·结构设计 | 第108-109页 |
·仿真分析 | 第109-116页 |
·样品加工、测量与验证 | 第116-117页 |
·基于龙膜加载的新型天线罩设计 | 第117-131页 |
·结构设计 | 第118页 |
·性能分析 | 第118-129页 |
·样品测量与实验验证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32-134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4-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