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过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烟气脱硫技术概况 | 第9-11页 |
| ·干法脱硫技术 | 第10页 |
| ·半干法脱硫技术 | 第10页 |
| ·湿法脱硫技术 | 第10-11页 |
| ·烟气脱硝技术概况 | 第11-18页 |
| ·NO_x的性质、来源和危害 | 第11-13页 |
| ·干法脱硝技术 | 第13页 |
| ·湿法脱硝技术 | 第13-18页 |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9-25页 |
|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19-21页 |
| ·实验装置 | 第19-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 ·试剂原料 | 第21-22页 |
| ·气体原料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2页 |
| ·气、液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 ·气体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液相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5-64页 |
| ·M络合催化氧化脱硝工艺研究 | 第25-32页 |
| ·还原剂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活性炭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吸收液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pH值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氧含量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气流量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A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还原再生M吸收液的工艺研究 | 第32-47页 |
| ·不同抗氧化剂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还原剂种类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33-37页 |
| ·还原剂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 ·活性炭种类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活性炭用量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再生温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电解法还原再生M吸收液 | 第43-47页 |
| ·M络合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 第47-55页 |
| ·SO_2浓度对同时脱硫脱硝过程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不同脱硫剂对同时脱硫脱硝过程的影响 | 第48-50页 |
| ·连续补入还原剂对同时脱硫脱硝过程的影响 | 第50-52页 |
| ·连续补入高浓度吸收液对同时脱硫脱硝过程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气流量对同时脱硫脱硝过程的影响 | 第53-55页 |
| ·A非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 | 第55-64页 |
| ·氧含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56页 |
| ·pH值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 ·A初始浓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 ·硫酸A初始浓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59页 |
| ·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 ·A非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61-64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脱除NO的工艺研究 | 第64页 |
|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 第64页 |
| ·A非催化氧化动力学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