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5-2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5页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4页 |
(二)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4页 |
四、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五、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六、 拟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七、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27页 |
(二) 社会调查法 | 第27页 |
(三) 比较研究法 | 第27-28页 |
(四)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 第28页 |
(五)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论基础与评价指标选取 | 第29-37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一)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9-31页 |
(二) 大数法则和中心极限定理 | 第31-33页 |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7页 |
(一)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3-34页 |
(二)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4-35页 |
(三)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长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 | 第37-49页 |
一、 总体评价 | 第37-38页 |
二、 参合情况 | 第38-41页 |
(一) 区域覆盖情况 | 第38页 |
(二) 人群参合情况 | 第38-41页 |
三、 受益情况 | 第41-43页 |
(一) 便民 | 第41页 |
(二) 医疗费用控制 | 第41-42页 |
(三) 医疗费用补助 | 第42-43页 |
四、 卫生资源情况 | 第43-44页 |
(一) 医疗设施 | 第43-44页 |
(二) 卫生队伍素质 | 第44页 |
五、 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 第44-48页 |
(一) 基金的筹集情况 | 第44-45页 |
(二) 基金的使用情况 | 第45-47页 |
(三) 基金的管理情况 | 第47-48页 |
六、 制度的执行情况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长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9-61页 |
一、 数据的搜集与标准化处理 | 第49-50页 |
二、 主成分分析 | 第50-54页 |
三、 长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效果评价结果 | 第54-56页 |
(一) 主成分一(F1)-人均投入水平 | 第54页 |
(二) 主成分二(F2)-实际补偿水平 | 第54-55页 |
(三) 主成分三(F3)-投入-产出水平 | 第55页 |
(四) 综合评价 | 第55-56页 |
四、 长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 第56-61页 |
(一) 实际补偿水平低 | 第56-57页 |
(二) 立法不足 | 第57-58页 |
(三) 医疗费用难以控制 | 第58-59页 |
(四) 管理体制分散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 第61-67页 |
一、 逐步完善筹资补偿机制 | 第61-62页 |
二、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制建设 | 第62-63页 |
(一) 抓好全国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法规建设 | 第63页 |
(二) 加强地方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规建设 | 第63页 |
三、 加强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的监管 | 第63-65页 |
(一)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降低群众用药负担 | 第63-64页 |
(二)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第64-65页 |
四、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 第65-67页 |
(一) 成立规范的监督机构 | 第65页 |
(二) 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 | 第65-66页 |
(三)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监管 | 第66-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