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传统城镇形态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以漫川关镇老街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对传统城镇相关综述的研究 | 第14-16页 |
·国外相关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相关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见表1.1) | 第18-20页 |
2 漫川关镇老街传统空间形态的分析 | 第20-30页 |
·漫川关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 第20页 |
·漫川关古镇的历史沿革 | 第20-22页 |
·漫川关古镇文化 | 第22-23页 |
·民间文化 | 第22页 |
·民俗文化 | 第22-23页 |
·对漫川关镇老街的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调研现状 | 第23-26页 |
·面临的问题 | 第26-30页 |
3 漫川关镇老街传统空间形态 | 第30-42页 |
·总体空间形态 | 第30-32页 |
·漫川关古镇“之”字型空间特征 | 第30-31页 |
·空间的布局 | 第31-32页 |
·漫川关镇老街的街道规划布局 | 第32-37页 |
·上街部分 | 第32-33页 |
·中街部分 | 第33-36页 |
·下街部分 | 第36-37页 |
·漫川关镇老街环境景观的分析 | 第37-42页 |
·构成的要素 | 第37-38页 |
·构建的方式 | 第38-39页 |
·构建的特点 | 第39-42页 |
4 漫川关镇老街建筑空间形态 | 第42-53页 |
·陕南传统民居的特点 | 第42-43页 |
·漫川关镇老街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 | 第43-45页 |
·天井式的空间布局 | 第43-44页 |
·U型院落式和一字院落式 | 第44-45页 |
·漫川关古镇建筑单体的分析 | 第45-53页 |
·前期的准备 | 第45-47页 |
·传统的营造 | 第47-51页 |
·建筑装饰 | 第51-53页 |
5 漫川关镇老街传统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发展 | 第53-59页 |
·漫川关镇老街传统城镇形态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53-55页 |
·漫川关镇老街传统城镇形态保护和发展的方法 | 第55-59页 |
·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规划 | 第56-57页 |
·注重整个聚落文化的传承 | 第57-58页 |
·建造技术的重要性 | 第58-59页 |
6 传统城镇形态的保护对陕南地区城市发展的意义 | 第59-67页 |
·漫川关镇老街的保护与当地城镇发展的矛盾 | 第59-61页 |
·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 第59页 |
·保护与居民生活的矛盾 | 第59-60页 |
·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 | 第60-61页 |
·漫川关老街保护价值 | 第61-64页 |
·历史文化的价值 | 第61-62页 |
·学术研究的价值 | 第62-63页 |
·旅游资源的价值 | 第63-64页 |
·传统城镇保护的必要性 | 第64-65页 |
·传统城镇形态的保护对陕南城镇发展的意义 | 第65-67页 |
7. 总结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1 | 第75-77页 |
附录2——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