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2 中国道教文化的社会背景 | 第14-21页 |
·中国道教文化概况 | 第14-16页 |
·中国道教产生及发展 | 第14-16页 |
·道教造型艺术的目的 | 第16页 |
·中国道教文化的精神内涵 | 第16-18页 |
·道家和道教的联系 | 第17页 |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 第17-18页 |
·中国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性 | 第18-20页 |
·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影响 | 第18-19页 |
·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 第19页 |
·道家思想对个人立身处世修身养性的影响 | 第19页 |
·道家思想对审美观和文学及艺术的影响 | 第19-20页 |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中国道教造型艺术的的发展及特征 | 第21-38页 |
·中国道教造型艺术的概况 | 第21-35页 |
·道教壁画艺术特征 | 第22-24页 |
·画像砖石艺术特征 | 第24页 |
·文人道画艺术特征 | 第24-25页 |
·宫观造像、石刻造像艺术特征 | 第25-35页 |
·中国道教造型艺术的艺术风格 | 第35-36页 |
·道教美术作品审美特点 | 第35-36页 |
·道教造像整体艺术特征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下的当代景观雕塑 | 第38-46页 |
·中国道教造型艺术的特定性和造型手法局限性 | 第38页 |
·当代景观雕塑特点 | 第38-39页 |
·当代景观雕塑概述 | 第38-39页 |
·当代景观雕塑发展趋势 | 第39页 |
·景观雕塑在环境中的应用及意义 | 第39-42页 |
·景观雕塑在环境中的应用 | 第39-41页 |
·景观雕塑在环境中的意义 | 第41页 |
·景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 第41-42页 |
·融合道教文化精神的典型雕塑作品及分析 | 第42-44页 |
·当代景观雕塑对道教传统造像的继承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以楼观台道教文化区为背景的雕塑创作研究 | 第46-60页 |
·西安楼观台道教文化区景观概述 | 第46页 |
·楼观台道教文化区历史背景、文化背景 | 第46-48页 |
·原始道教时期的古楼观 | 第46-47页 |
·道教改革时期的楼观 | 第47页 |
·道教成熟时期的神学中心及御用道观 | 第47页 |
·元、明、清的全真丛林 | 第47-48页 |
·楼观台道教文化区现状 | 第48-50页 |
·楼观台道教文化区雕塑创作的设计思路 | 第50-59页 |
·景观雕塑位置分析 | 第51-52页 |
·雕塑题材的选取分析 | 第52-54页 |
·雕塑表现形式 | 第54-55页 |
·雕塑材料及尺寸 | 第55-56页 |
·雕塑与环境结合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 | 第60-62页 |
·在创作及调研过程中认识到的问题和不足 | 第60-61页 |
·解决方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图表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