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论文

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及检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课题背景分析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第11-12页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计算机病毒的未来发展趋势第14-15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防御第16-22页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第16-17页
     ·基于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病毒传播模式第16页
     ·基于网络的病毒传播模式第16-17页
   ·几个经典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第17-19页
     ·SIS模型第17页
     ·SIR模型第17-18页
     ·SEIR模型第18-19页
   ·计算机病毒防御检测策略第19-20页
     ·基于主机的防御检测策略第19-20页
     ·基于网络的检测策略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U盘病毒动态传播模型第22-45页
   ·U盘病毒的传播第22-23页
   ·U盘病毒的动态传播模型U-SEIR第23-26页
   ·稳定性分析第26-31页
     ·基本再生数第27-28页
     ·系统无病毒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第28-30页
     ·系统病毒传播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第30-31页
   ·U盘病毒传播影响因素分析第31-33页
   ·仿真实验第33-39页
     ·R_0控制下的病毒传播第33-34页
     ·ρ_(SR)对病毒传播的影响第34-36页
     ·δ_u对病毒传播的影响第36-37页
     ·β_(uc)和β_(cu)的关系第37-39页
   ·基于异常检测的U盘病毒防治方案第39-43页
     ·现有U盘病毒检测策略的不足第39页
     ·基于异常检测的防治方案模型第39-40页
     ·U盘插拔检测第40-41页
     ·UC检测模块第41页
     ·CU检测模块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基于Win32API和SVM的未知病毒检测第45-57页
   ·模型结构第45-46页
   ·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提取第46-48页
     ·PE文件结构第46-47页
     ·特征提取第47-48页
   ·基于Win32API和SVM的未知病毒检测第48-52页
     ·支持向量机SVM第48-49页
     ·病毒检测模型第49-52页
   ·实验分析第52-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基于动态攻击树的木马检测方法第57-65页
   ·木马及其特点第57页
   ·扩展攻击树模型第57-60页
     ·模型定义第57-58页
     ·扩展攻击树的构建第58-60页
   ·基于扩展攻击树的木马检测方法第60-62页
     ·基于扩展攻击树的匹配过程第60-61页
     ·扩展攻击树的动态调整过程第61-62页
   ·实验分析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第65-67页
   ·总结第65-66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数据容灾关键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DSP的机器视觉自动导航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