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以德州市和聊城市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干旱指标研究 | 第10-13页 |
·干旱灾害风险分析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数据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数据基础 | 第18页 |
·研究方法与原理 | 第18-26页 |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 第18-19页 |
·作物产量分解及减产率 | 第19-20页 |
·相对气象产量分布型判别 | 第20-21页 |
·偏态分布正态化 | 第21-23页 |
·确定干旱等级及致灾阈值 | 第23-2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4-25页 |
·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25页 |
·加权综合评价法(WCA) | 第25页 |
·均值—标准差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30页 |
·自然条件 | 第26-28页 |
·地理位置 | 第26-27页 |
·地形地貌 | 第27页 |
·河流和水资源 | 第27页 |
·土地资源 | 第27-28页 |
·气候资源 | 第28页 |
·研究区域干早情况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冬小麦干旱灾害致灾阈值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30-42页 |
·确定冬小麦各时段的干旱等级 | 第30-39页 |
·产量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冬小麦研究时段的确定 | 第31-33页 |
·降水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百分率的关系 | 第33-34页 |
·冬小麦各时段干旱等级的确定 | 第34-39页 |
·冬小麦干旱致灾阈值的时空分布 | 第39-42页 |
·冬小麦干旱致灾阈值的时间分布 | 第39-40页 |
·冬小麦干旱致灾阈值的空间分布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 第42-63页 |
·致灾因子危险性 | 第42-46页 |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分析 | 第42-44页 |
·冬小麦各生长阶段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 第44-46页 |
·灾损敏感性 | 第46-50页 |
·灾损敏感性指标分析 | 第47-49页 |
·灾损敏感性分析 | 第49-50页 |
·承灾体暴露性 | 第50-53页 |
·承灾体暴露性指标分析 | 第50-52页 |
·承灾体暴露性分析 | 第52-53页 |
·防灾减灾能力 | 第53-58页 |
·防灾减灾能力指标分析 | 第53-56页 |
·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 第56-58页 |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 第58-61页 |
·干旱灾害风险模型验证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主要结论 | 第63-65页 |
·特色及创新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