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视阈下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国内研究情况介绍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情况介绍 | 第11-13页 |
|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 ·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 ·调查研究法 | 第14-15页 |
|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 第15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重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关系现状 | 第16-21页 |
|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 ·男女比例情况 | 第16页 |
| ·学历结构情况 | 第16页 |
| ·年龄分布情况 | 第16-17页 |
| ·和谐的表现 | 第17-18页 |
| ·多数能理性面对冲突 | 第17页 |
| ·基本能合理处理争议 | 第17-18页 |
| ·不和谐表现 | 第18-19页 |
| ·价值利益的冲突 | 第18页 |
| ·内在潜隐性冲突 | 第18-19页 |
| ·关系的特征 | 第19-21页 |
| ·两者间关系中不和谐现象客观存在且较严重 | 第19页 |
| ·两者间关系的不和谐多表现为潜隐性冲突 | 第19页 |
| ·两者在处理冲突问题的方式上以融合性为主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 ·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不和谐的客观原因 | 第21-23页 |
| ·两者相互依赖中产生的矛盾 | 第21页 |
| ·内在机制、制度不科学不完善 | 第21-22页 |
| ·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 | 第22-23页 |
| ·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不和谐的主观原因 | 第23-27页 |
| ·两者间的三大差异性 | 第23-24页 |
| ·两者不同的价值取向 | 第24-27页 |
| 第四章 调整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不和谐的策略 | 第27-34页 |
| ·加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 | 第27-28页 |
| ·能提供化解矛盾的渠道 | 第27页 |
| ·增强高校和谐凝聚力 | 第27页 |
| ·发挥各方调控作用 | 第27-28页 |
| ·明确角色定位和摆正职业心态 | 第28-29页 |
| ·从教师角度 | 第28页 |
| ·从管理人员角度 | 第28-29页 |
| ·合理分配和运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 第29-31页 |
| ·合理分配和运用学术权力 | 第29页 |
| ·合理分配和运用行政权力 | 第29-31页 |
| ·掌握沟通科学与艺术 | 第31-32页 |
| ·增加沟通机会 | 第31页 |
| ·减少沟通障碍 | 第31-32页 |
|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 第32-34页 |
| ·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 第32页 |
| ·加强考核善用监督 | 第32页 |
| ·注重自我塑造意识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