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具体实现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安防报警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8-22页 |
·安防报警系统概述 | 第18-19页 |
·系统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站点的工作 | 第19-20页 |
·监控中心的工作 | 第20页 |
·站点与监控中心通信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传感器的使用 | 第22-31页 |
·传感器概述 | 第22页 |
·无线传感器简介 | 第22-27页 |
·无线传感器概述 | 第22-23页 |
·无线传感器分类 | 第23-26页 |
·无线传感网络覆盖 | 第26-27页 |
·本系统所用传感器探测原理 | 第27-29页 |
·红外测高 | 第27页 |
·红外测速 | 第27-28页 |
·红外测温 | 第28-29页 |
·无线传感器的组网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嵌入式系统硬件构成 | 第31-50页 |
·微处理器的选择 | 第31-32页 |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组成 | 第32-45页 |
·微处理器主电路 | 第32-34页 |
·电源电路 | 第34页 |
·晶振电路 | 第34-35页 |
·JTAG电路 | 第35-38页 |
·无线通信 | 第38-40页 |
·防盗门控制电路 | 第40-44页 |
·密码键盘电路 | 第40-41页 |
·密码存储电路 | 第41-42页 |
·LCD显示电路 | 第42-44页 |
·串口通信电路 | 第44-45页 |
·站点与监控中心组网 | 第45-49页 |
·以太网协议 | 第45-46页 |
·ZNE-100TL以太网转串口模块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信息融合与图像处理 | 第50-57页 |
·概述 | 第50页 |
·数据融合 | 第50-54页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概述 | 第50页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的通用模型和特点 | 第50-51页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常用技术 | 第51-52页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第52-54页 |
·身份融合 | 第52-53页 |
·具体识别技术 | 第53-54页 |
·视频监测 | 第54-56页 |
·视频监测的用途 | 第54-55页 |
·单摄像头视频检测方法 | 第55页 |
·人脸识别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软件设计 | 第57-73页 |
·嵌入式系统 | 第57-66页 |
·概述 | 第57页 |
·uC/OS-Ⅱ简介 | 第57-58页 |
·uC/OS-Ⅱ的移植 | 第58-62页 |
·微处理器软件程序 | 第62-66页 |
·配置文件和启动代码 | 第63-64页 |
·串口通信程序 | 第64-65页 |
·TFT-LCD显示程序 | 第65-66页 |
·上位机界面 | 第66-70页 |
·VB.NET框架简介 | 第66-67页 |
·文本读取程序 | 第67-68页 |
·串口通信程序 | 第68-69页 |
·上位机语言报警程序 | 第69-70页 |
·数据库 | 第70-72页 |
·数据库发展简介 | 第70-71页 |
·Access2003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系统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1 ULINK2连接图 | 第78-79页 |
附录2 以太网通信接线盒 | 第79-80页 |
附录3 STM32F103串口通信程序 | 第80-83页 |
附录4 TFT-LCD程序 | 第83-85页 |
附录5 报警信息查询界面 | 第85-86页 |
附录6 微处理器硬件电路图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