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已解决停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居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研究目的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理论意义第11页
       ·现实意义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研究视角和方法第12-13页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相关概念分析及研究对象界定第14-17页
     ·既有居住区相关概念第14页
     ·停车设施相关第14页
     ·停车场相关概念第14-15页
     ·共享式停车场第15页
     ·社区相关概念第15-16页
     ·城市更新相关概念第16-17页
2 居住区更新相关理论和实践历程第17-34页
   ·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第17-20页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历程第17-19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第1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70年代第17-18页
       ·1970年代-1990年代第18-19页
       ·1990年代后第19页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第19-20页
       ·解放初期第19页
       ·1950年代-改革开放前第19-20页
       ·改革开放后第20页
   ·城市现代交通发展第20-26页
     ·国外城市现代交通发展第20-24页
       ·美国第20-21页
       ·德国第21-23页
       ·日本第23-24页
     ·国内城市现代交通发展第24-25页
     ·杭州交通发展第25-26页
       ·杭州市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第25页
       ·杭州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第25-26页
   ·国内、外居住区停车研究第26-31页
     ·国外居住区停车研究第26-28页
     ·国内居住停车的研究第28-31页
   ·我国居住区更新发展实践第31-33页
     ·大拆大建第31页
     ·危房改造第31-32页
     ·旧房改造第32页
     ·改造与保护相结合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杭州市既有居住区停车现状调查和分析第34-49页
   ·杭州市居住区规划发展历程第34-35页
   ·杭州市既有住区特点第35-37页
     ·区域位置第36页
     ·房屋建筑第36-37页
     ·人口老龄化第37页
     ·经济社会价值第37页
   ·既有住区居民出行方式第37-38页
   ·既有居住区停车现状调查第38-48页
     ·调查区域的选取第38-39页
     ·调查结果第39-43页
     ·停车方式调查第43-48页
       ·停车方式分类第43-45页
       ·既有住区主要停车方式第45-48页
     ·停车管理调查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杭州市既有居住区停车现状评价第49-66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49-54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49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第49-54页
       ·评价因子的选取方法第49页
       ·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第49-50页
       ·评价指标标准化与评价等级的划分第50-53页
       ·评价模型第53页
       ·指标权重第53-54页
   ·杭州市主城区既有住区停车现状评价第54-61页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第54-55页
     ·既有住区停车评价体系第55-57页
     ·既有住区停车质量结果分析第57-61页
       ·停车功能价值分析第58页
       ·停车环境价值分析第58-59页
       ·停车社会价值分析第59-61页
   ·既有住区主要停车问题第61-65页
     ·新、老居民关于停车的不同态度第61页
     ·既有住区停车位“供小于求”第61-62页
     ·路面划线停车引发安全问题第62页
     ·停车管理缺陷导致社区矛盾第62-63页
     ·小区绿地宽敞与宅间空地狭窄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当前既有居住区改造局限性第66-76页
   ·当前既有居住区改造的局限性及表现第66-72页
     ·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注的失衡第66-67页
     ·传统改造手段的成本居高不下第67-68页
     ·对文化效益的忽视导致历史风貌和城市景观特色的丧失第68-69页
     ·改造方式的简单和体制的不完善第69-70页
     ·公众和社会参与仍显薄弱第70-71页
     ·交通规划的滞后第71-72页
   ·居住区改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72-73页
     ·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第72页
     ·多方利益的博弈结果第72-73页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驱使第73页
     ·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第73页
   ·新时期居住区改造的趋势第73-74页
     ·城市发展对居住区功能提出更高层次要求第73-74页
     ·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升第74页
     ·趋向法制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第74页
     ·居住区改造中更加关注养老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6 既有居住区改造策略研究第76-104页
   ·国外居住区改造策略第76-78页
     ·重视地下空间的利用和住宅院落的形成第76-77页
     ·通过居住区交通规划,倡导公车出行第77-78页
   ·杭州市既有居住区的停车策略研究第78-89页
     ·完善居住区道路组织系统第78-83页
       ·道路的重新配置第80-81页
       ·完善人行道系统第81-82页
       ·增强街道的“生活性”第82-83页
     ·多方面规划停车场地第83-86页
       ·清理小区场地,拆除部分构筑物第83-84页
       ·改变住宅结构,底层架空第84-86页
     ·优化停车环境,加强停车管理第86-88页
       ·结合生态策略,停车与绿化相结合第86-88页
       ·加强居住区内停车管理第88页
     ·丰富停车场内涵第88-89页
       ·地面停车空间与其他使用相结合第88-89页
       ·半地下停车场与其他活动地相结合第89页
     ·提升居住标准第89页
   ·居住区改造课程案例第89-102页
     ·项目介绍第89-95页
       ·项目概况第89-91页
       ·小区现状分析第91-95页
     ·小区改造第95-102页
       ·交通设计优化第96-97页
       ·小区停车优化第97-102页
       ·小区景观整治第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04-106页
   ·总结第104-105页
   ·论文不足之处第105页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附录第110-119页
 图录第110-113页
 表录第113-114页
 附表一第114-115页
 附表二第115-117页
 附表三第117-119页
个人简介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境公路改造型城镇街道景观规划研究--以宁海西店甬临线为例
下一篇:生防细菌ML12反应调控因子GacA及小RNACsrB的生理功能及生防调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