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宄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7-29页 |
·相关概念 | 第17-23页 |
·假冒伪劣商品的定义 | 第17-19页 |
·电子問务和电子問务模式 | 第19-23页 |
·文献综述 | 第23-29页 |
·假冒伪劣商品 | 第23-25页 |
·博弈论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淘宝网”生产商(或零售商)间的博弈 | 第29-37页 |
·生产商(或零售商)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品的原因 | 第29-33页 |
·生产商间的博弈 | 第33-37页 |
第四章 “淘宝网”零售商与消费者间的博弈 | 第37-47页 |
·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的原因 | 第37-39页 |
·零售商与消费者间的不完全信息博弈 | 第39-47页 |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零售商与消费者的博弈 | 第39-44页 |
·基于信息对称的零售商与消费者的博弈 | 第44-47页 |
第五章 政府监管部门参与的博弈 | 第47-61页 |
·假冒伪劣商品现象的社会根源 | 第47-56页 |
·政府监管部门与淘宝网电子商务平台、生产商(或零售商)间的博弈 | 第56-61页 |
第六章 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策略 | 第61-65页 |
·针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建议 | 第61-62页 |
·针对淘宝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议 | 第62-63页 |
·针对消费者的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