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序言 | 第11-20页 |
第1章 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出台的背景 | 第20-27页 |
·国际背景 | 第20-22页 |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 第20-21页 |
·建立全国性统一的课程标准成为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 第21-22页 |
·国内背景 | 第22-27页 |
·国家经济困境与奥巴马政府新政 | 第22页 |
·对“平等”与“卓越”的诉求与基础教育持续低效的状况 | 第22-24页 |
·基于全国性课程标准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继承与创新 | 第24-27页 |
第2章 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研制的过程分析 | 第27-38页 |
·“标准”研制的具体过程 | 第27-35页 |
·“标准”计划的发起 | 第27-29页 |
·“标准”编写阶段 | 第29-32页 |
·“标准”文本反馈、修订阶段 | 第32-34页 |
·“标准”正式公布阶段 | 第34-35页 |
·“标准”研制过程的特点分析 | 第35-38页 |
·组织机构的健全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 第35-36页 |
·整体过程的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第36页 |
·人员参与的广泛性——专业性与代表性的统一 | 第36-38页 |
第3章 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文本分析 | 第38-51页 |
·《州共同核心英语标准》文本结构和内容 | 第38-41页 |
·框架结构 | 第38-39页 |
·核心内容 | 第39-41页 |
·《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文本结构和内容 | 第41-46页 |
·框架结构 | 第41-42页 |
·核心内容 | 第42-46页 |
·《州共同核心标准》文本特点分析 | 第46-51页 |
·目标统一 | 第46-47页 |
·结构灵活、清晰、合理 | 第47页 |
·内容追求充实、提倡创新 | 第47-49页 |
·“标准”的人本性和科学性 | 第49页 |
·“标准”编码明了易懂 | 第49-51页 |
第4章 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的实施 | 第51-61页 |
·“标准”的初步采纳 | 第51-53页 |
·“力争上游”项目的推动 | 第51-52页 |
·各州采纳情况 | 第52-53页 |
·“标准”的推行 | 第53-56页 |
·整体推行情况 | 第53页 |
·个别州的推行——以路易斯安那州为例 | 第53-56页 |
·基于“标准”的评价系统的建设 | 第56-61页 |
·升学和就业准备评价系统规划模型 | 第57-58页 |
·智能化平衡评价系统规划模型 | 第58-61页 |
第5章 反思与启示 | 第61-69页 |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概述 | 第61-64页 |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的研制 | 第61-62页 |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文本的主要特点 | 第62-63页 |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中美两国全国性课程标准实践的启示 | 第64-69页 |
·应该顺应建立全国性课程标准的国际基础教育改革潮流 | 第65页 |
·应该确立一种更加完善的、开放的课程标准研制过程 | 第65-66页 |
·应该努力实现课程标准文本结构、内容上的充实、创新 | 第66-67页 |
·应该加强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的评价系统的建设 | 第67-68页 |
·应该积极相互学习借鉴,避免出现彼此发展中类似的问题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