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影响因素及拨款标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标准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8-19页 |
|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19-20页 |
|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20-21页 |
| ·研究界定 | 第21-23页 |
|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 | 第21页 |
|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标准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29页 |
| ·我国高等教育拨款体制和模式的现状 | 第23-25页 |
| ·我国高等教育拨款体制的现状 | 第23页 |
| ·我国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的现状 | 第23-25页 |
| ·现行综合定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 ·缺乏有效分类和合理差异 | 第25页 |
| ·缺乏多元化的拨款导向 | 第25-26页 |
| ·缺乏动态调整机制 | 第26页 |
| ·缺乏绩效激励机制 | 第26-27页 |
|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发展趋势分析 | 第27-28页 |
| ·保障财政投入主体地位 | 第27页 |
| ·制订和维护科学合理的拨款标准 | 第27页 |
| ·建立含绩效因素的多参数拨款模式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影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主要因素 | 第29-49页 |
| ·影响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具体因素 | 第29-43页 |
| ·教育成本 | 第29-32页 |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32-36页 |
| ·CPI 的变化 | 第36-38页 |
| ·在校生规模 | 第38-39页 |
| ·教育供求关系 | 第39-40页 |
| ·学杂费 | 第40-42页 |
| ·高等教育评估 | 第42-43页 |
| ·各因素与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标准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8页 |
| ·二元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 ·各因素与财政拨款标准的相关关系 | 第44-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标准基本模型的构建 | 第49-59页 |
| ·基本模型设计 | 第49-55页 |
| ·标准生均成本计量 | 第49-50页 |
| ·影响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主要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50-51页 |
| ·普通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参数 | 第51-54页 |
| ·调整地区间差异参数 | 第54页 |
| ·政策目标参数 | 第54-55页 |
| ·财政拨款基本模型的应用与检验 | 第55-58页 |
| ·样本选取和数据获得 | 第55-56页 |
| ·财政拨款基本模型的应用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实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标准的配套政策 | 第59-65页 |
| ·健全相关法律保障,明确政府主体地位 | 第59-60页 |
| ·健全法律建设,强化约束效力 | 第59-60页 |
| ·明确政府主体地位,加强财政支持力度 | 第60页 |
| ·科学计量培养成本,引多参数制定标准 | 第60-62页 |
| ·科学计量培养成本,核定拨款标准的数量基础 | 第60-61页 |
| ·引多参数制定标准,体现协调控制作用 | 第61-62页 |
|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动态调整机制 | 第62-63页 |
|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壮大财政投入基础 | 第62-63页 |
| ·制定动态调整机制,保障财政拨款标准的科学可行性 | 第63页 |
| ·小结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
| 文献综述报告 | 第73-79页 |
| 详细中文摘要 | 第79-83页 |
| 详细英文摘要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