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禽巴氏杆菌病的流行与危害 | 第9-14页 |
| ·病原学 | 第9-10页 |
| ·流行病学 | 第10页 |
|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0-12页 |
| ·诊断方法 | 第12-14页 |
|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免疫原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荚膜 | 第14-15页 |
| ·外膜蛋白 | 第15-16页 |
| ·脂多糖 | 第16页 |
| ·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灭活疫苗 | 第17页 |
| ·弱毒疫苗 | 第17页 |
| ·亚单位疫苗 | 第17-18页 |
| ·DNA 疫苗 | 第18页 |
| ·本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s 和 LPS 的提取 | 第20-30页 |
| ·材料 | 第20-21页 |
| ·试验用菌株 | 第2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 ·培养液及培养基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5页 |
| ·OMPs 提取 | 第21-22页 |
| ·LPS 提取 | 第22-23页 |
| ·OMPs 中蛋白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4页 |
| ·LPS 中物质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 ·OMPs 中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 第25-26页 |
| ·SDS-PAGE 结果 | 第26-27页 |
| ·LPS 中物质含量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30页 |
| 第3章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 | 第30-36页 |
| ·材料 | 第30-31页 |
| ·试验用菌株 | 第30页 |
|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 ·培养液及培养基 | 第30-31页 |
| ·仪器设备 | 第31页 |
| ·方法 | 第31-32页 |
|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页 |
| ·灭活时甲醛含量的选择 | 第31-32页 |
| ·疫苗的制备 | 第32页 |
| ·疫苗的无菌检验 | 第32页 |
| ·疫苗物理性状检查 | 第32页 |
| ·疫苗的安全性检验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绘制细菌生长曲线 | 第32-33页 |
| ·甲醛含量的确定 | 第33-34页 |
| ·疫苗的无菌检验 | 第34页 |
| ·疫苗的物理性状 | 第34页 |
| ·疫苗的安全性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第4章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s 疫苗、LPS 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 第36-45页 |
| ·材料 | 第36-37页 |
| ·菌种 | 第36页 |
|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 ·方法 | 第37-38页 |
|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 | 第37页 |
| ·疫苗的制备 | 第37页 |
| ·动物免疫 | 第37-38页 |
| ·免疫小白鼠血清抗体检测 | 第38页 |
| ·免疫小白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第38页 |
| ·攻毒保护试验 | 第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LD_(50) 测定 | 第38-39页 |
| ·ELISA 抗体检测结果 | 第39-42页 |
| ·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 | 第42页 |
| ·攻毒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51-52页 |
| 附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