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桉树枝瘿姬小蜂侵害机理及寄主桉树化学防御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9页
 1 引言第14页
 2 桉树枝瘿姬小蜂研究概述第14-19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及分布第14-15页
   ·主要形态特征第15页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第15-16页
   ·寄主抗性与适合性第16-17页
   ·控制技术第17-18页
   ·研究展望第18-19页
 3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的互作关系概述第19-26页
   ·昆虫对寄主植物选择第20-21页
   ·植物对昆虫的防御机制第21-26页
     ·植物防御类型第22-24页
     ·植物防御的信号传导第24页
     ·植物对昆虫防御的分子机制第24-25页
     ·外源茉莉酸诱导植物防御第25-26页
     ·植物对诱导防御的生态效应第26页
 4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6-2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27-28页
   ·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二章 桉树品系(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适合度第29-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调查方法第29-30页
   ·不同桉树品系(种)为害程度分析第30页
   ·主要桉树品系(种)适合度分析第30-31页
   ·不同桉树品系(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繁殖力影响第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种类第31-32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系(种)的为害特点第32-33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适合度分析第33-34页
   ·不同桉树品系(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第34-3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寄主选择研究第37-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供试苗木与虫源第37-38页
   ·试验方法第38-41页
     ·气味选择测定第38-39页
     ·颜色选择测定第39-40页
     ·产卵选择观察第40页
     ·寄生部位观察第40-41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系(种)寄主气味的选择测定第41-43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对颜色的趋性比较第43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对寄主的产卵选择第43-44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寄生部位分析第44-4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5-47页
第四章 桉树品系(种)抗性综合评价及其生理生化机理研究第47-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供试苗木第47页
   ·桉树品系(种)抗性分级标准第47-48页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48页
   ·测定方法第48-52页
     ·含水率测定第48-49页
     ·样品测定第49-52页
       ·黄酮含量测定第49页
       ·单宁含量测定第49-50页
       ·总酚含量测定第50页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50-51页
       ·多糖含量测定第51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51-52页
   ·数据处理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不同桉树品系(种)受害情况和抗性分类第52-53页
   ·不同桉树品系含水率、营养与次生物质含量第53-55页
   ·不同品系(种)营养和次生物质含量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第55-57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7-59页
第五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及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化学物质和挥发物的影响第59-89页
 第一节 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营养物质的影响第59-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供试材料与虫源第60页
   ·诱导试验处理第60页
     ·产卵损伤诱导第60页
     ·机械损伤诱导第60页
     ·外源 MeJA 诱导第60页
   ·样品采集和测定第60-61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61-62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多糖含量的影响第62-63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4-66页
 第二节 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次生物质的影响第66-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6页
   ·供试材料与虫源第66页
   ·诱导试验处理第66页
   ·样品采集和测定第66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黄酮含量的影响第66-67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单宁含量的影响第67-68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总酚含量的影响第6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8-70页
 第三节 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70-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3页
   ·供试材料与虫源第70页
   ·诱导试验处理第70页
   ·样品采集和测定第70-72页
     ·样品采集第70页
     ·样品测定第70-72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72-7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3-75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 PAL 活性的影响第73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 SOD 活性的影响第73-74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 POD 活性的影响第74-75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 PPO 活性的影响第7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5-78页
 第四节 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第78-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供试材料与虫源第78页
   ·诱导试验处理第78页
   ·样品采集和测定第78-79页
     ·样品采集第78页
     ·样品测定第78-79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1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 PI 活性的影响第79-80页
   ·不同处理对桉树叶 CI 活性的影响第80-8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81-82页
 第五节 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挥发物释放的影响第82-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供试材料与虫源第82页
   ·诱导试验处理第82页
   ·挥发物的采集与分离第82-83页
   ·挥发物的分析与鉴定第83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86页
   ·不同诱导处理后桉树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第83-85页
   ·四类挥发物总量分析比较第85页
   ·不同诱导处理对挥发物各组分变化的影响第85-86页
   ·不同诱导处理后桉树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第86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6-89页
第六章 桉树诱导防御反应及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第89-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9-91页
   ·供试材料与虫源第89页
   ·诱导试验处理第89页
   ·接虫和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观察第89-90页
   ·种群趋势指数计算第90页
   ·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第90-9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1-94页
   ·不同诱导处理后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情况第91-92页
   ·不同诱导处理后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趋势情况第92-93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损伤诱导与其它诱导处理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第93-9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94-98页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第98-104页
 1 总结论第98-101页
   ·桉树品系(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适合度第98-99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寄主选择研究第99页
   ·桉树品系(种)抗性评价及其生理生化机理研究第99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危害及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化学物质和挥发物的影响第99-100页
   ·不同处理诱导桉树防御反应对小蜂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的影响第100-101页
 2 讨论第101-103页
 3 研究的创新点第103页
 4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1页
在校期间成果清单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桉树焦枯病菌鉴定及其诱导下桉树转录组和蛋白组学研究
下一篇:木材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阻燃性能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