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内外过渡空间的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现状及评价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公共建筑内外过渡空间的概述 | 第15-32页 |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5-16页 |
·公共建筑内外过渡空间的分类 | 第16-21页 |
·外切型 | 第17-19页 |
·内切型 | 第19-21页 |
·公共建筑内外过渡空间的作用 | 第21-26页 |
·具有挡雨遮阳的作用 | 第21-22页 |
·作为室内外的接合体 | 第22页 |
·交通导向作用 | 第22页 |
·丰富建筑立面及空间层次 | 第22-23页 |
·生理过渡的作用 | 第23-24页 |
·对心理的暗示作用 | 第24-25页 |
·提供社会交往场所 | 第25-26页 |
·我国公共建筑内外过渡空间的现状 | 第26-32页 |
·与建筑的整体性不强 | 第26-28页 |
·与内外环境缺乏联系 | 第28-29页 |
·作为入口空间缺乏个性特征 | 第29-32页 |
3 关于形式要素的设计 | 第32-51页 |
·空间形式 | 第32-42页 |
·空间的围合度 | 第32-33页 |
·空间的形状 | 第33-38页 |
·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 第38-41页 |
·空间的功能划分 | 第41页 |
·空间形式的设计要点 | 第41-42页 |
·空间界面形式 | 第42-48页 |
·顶界面 | 第43-45页 |
·侧界面 | 第45-46页 |
·底界面 | 第46-47页 |
·空间界面的设计要点 | 第47-48页 |
·空间线要素形式 | 第48-51页 |
4 关于材料要素的设计 | 第51-62页 |
·材质 | 第51-55页 |
·质地 | 第51-52页 |
·肌理 | 第52-54页 |
·分割模数 | 第54-55页 |
·色彩 | 第55-57页 |
·色彩的分类 | 第55-56页 |
·色彩的作用 | 第56-57页 |
·材质与色彩的相关性 | 第57-58页 |
·材料要素的设计要点 | 第58-62页 |
·材料的过渡性设计 | 第58-60页 |
·材料的整体性设计 | 第60-61页 |
·材料的个性化设计 | 第61-62页 |
5 关于光影要素的设计 | 第62-65页 |
·人工照明 | 第62-63页 |
·自然光影 | 第63-65页 |
6 关于自然要素的设计 | 第65-73页 |
·绿化的配置方式 | 第65-68页 |
·盆栽配置方式 | 第65-66页 |
·种植池配置方式 | 第66-68页 |
·对植物的生理要求 | 第68-69页 |
·绿化的设计要点 | 第69-73页 |
7 公共建筑内外过渡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73-76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73页 |
·过渡性原则 | 第73-74页 |
·个性化原则 | 第74-76页 |
8 实践案例中的运用 | 第76-97页 |
·常州香格里拉酒店入口雨棚设计 | 第76-83页 |
·项目概况 | 第76页 |
·提取设计语言 | 第76-78页 |
·酒店入口雨棚设计 | 第78-83页 |
·海口国宾馆入口门廊设计 | 第83-89页 |
·项目概况 | 第83-84页 |
·提取设计语言 | 第84-86页 |
·酒店入口门廊设计 | 第86-89页 |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内外过渡空间设计 | 第89-96页 |
·项目概况 | 第89-90页 |
·建筑内外过渡空间设计 | 第90-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结语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