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页 |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内互联网测量和阶段划分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互联网发展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互联网治理和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与论文架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能力成熟度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 | 第16-22页 |
|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 第16-19页 |
| ·什么是能力成熟度模型 | 第16-18页 |
|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 | 第18-19页 |
| ·创新扩散理论 | 第19-22页 |
| ·创新扩散的定义 | 第19-20页 |
| ·创新采纳者的分类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互联网成熟度模型 | 第22-38页 |
| ·建立互联网成熟度模型的设想 | 第22页 |
| ·互联网成熟度指标体系 | 第22-30页 |
| ·互联网成熟度指标体系选取 | 第22-29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29-30页 |
| ·互联网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 第30-38页 |
| ·互联网成熟度各等级特征 | 第30-32页 |
| ·各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 | 第32-36页 |
| ·互联网成熟度等级划分标准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成熟度测评 | 第38-53页 |
|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之趋势预测 | 第38-41页 |
| ·Logistic模型和Bass模型简述 | 第38-39页 |
|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拟合和预测 | 第39-40页 |
| ·两种模型拟合结果对比 | 第40-41页 |
| ·我国31省市互联网成熟度水平实证测评 | 第41-47页 |
| ·数据处理方法及过程 | 第41-46页 |
| ·我国31省市互联网成熟度划分 | 第46-47页 |
| ·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提升建议 | 第47-53页 |
| ·可重复级 | 第47-49页 |
| ·已定义级 | 第49-50页 |
| ·已管理级 | 第50-53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3-57页 |
| ·研究结论 | 第53-55页 |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54-55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5-56页 |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