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泥石流灾害链的研究 | 第11-12页 |
·冰湖溃坝研究 | 第12-13页 |
·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 | 第16-22页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地层岩性 | 第16-17页 |
·地震与地质构造 | 第17-18页 |
·气象、水文 | 第18-20页 |
·气象 | 第18-19页 |
·水文 | 第19-20页 |
·土壤、植被 | 第20-21页 |
·土壤 | 第20页 |
·植被 | 第20-21页 |
·人类经济活动 | 第21-22页 |
第3章 研究区典型冰湖溃决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 | 第22-33页 |
·米堆沟泥石流 | 第22-27页 |
·流域特征 | 第22-23页 |
·沟道特征 | 第23-25页 |
·发育历史、形成条件 | 第25-27页 |
·下觉普沟泥石流 | 第27-33页 |
·流域特征 | 第27-28页 |
·沟道特征 | 第28-31页 |
·发育历史、形成条件 | 第31-33页 |
第4章 研究区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沟床揭底起动实验研究 | 第33-52页 |
·实验方案 | 第33-37页 |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实验参数 | 第33-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实验数据的计算 | 第37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3页 |
·实验数据 | 第37-38页 |
·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揭底起动过程分析 | 第43-47页 |
·实验现象 | 第43-46页 |
·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过程分析 | 第46-47页 |
·实验推算结果与米堆沟实际情况对照 | 第47-48页 |
·实验成果应用推广 | 第48-49页 |
·实验对比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冰碛湖溃坝实验研究 | 第52-62页 |
·实验方案 | 第52-54页 |
·实验装置 | 第52页 |
·实验参数 | 第52-53页 |
·实验步骤 | 第53-54页 |
·实验数据的计算 | 第5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58页 |
·实验数据 | 第54-55页 |
·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冰碛湖溃决特征分析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链特征分析 | 第62-66页 |
·形成条件分析 | 第62-64页 |
·冰湖溃决影响因素 | 第62-63页 |
·沿程松散物质补给 | 第63页 |
·沟道特征 | 第63-64页 |
·演化特征分析 | 第64-66页 |
·演化影响因素 | 第64页 |
·演化类型 | 第64-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