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断陷构造特征及构造样式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4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2页 |
·构造样式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梨树断陷的工区概况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其他陆相盆地构造特征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精细构造解释 | 第14-25页 |
·资料品质分析 | 第14页 |
·地层对比划分及层位标定 | 第14-20页 |
·目的层段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 第15页 |
·层位标定 | 第15-20页 |
·地震反射特征 | 第20-22页 |
·解释方法及成果图件编制 | 第22-25页 |
·解释方法及流程 | 第22-23页 |
·速度分析 | 第23-24页 |
·成图方法及图件编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构造演化与古地貌特征 | 第25-45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25-32页 |
·松辽盆地区域构造特征 | 第26-28页 |
·梨树断陷的区域构造与演化 | 第28-32页 |
·关键构造期古地貌格局 | 第32-45页 |
·古地貌恢复 | 第32-41页 |
·火石岭组沉积前古地貌特征 | 第41-42页 |
·沙河子组沉积前古地貌特征 | 第42-43页 |
·营城组沉积前古地貌特征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关键界面特征及断裂特征 | 第45-56页 |
·梨树断陷关键界面的性质及分布特征 | 第46-48页 |
·火石岭组反射界面性质及其分布特征 | 第46-47页 |
·沙河子组反射界面性质及其分布特征 | 第47页 |
·营城子组反射界面性质及其分布特征 | 第47页 |
·登娄库反射界面性质及其分布特征 | 第47-48页 |
·梨树地区断裂分布特征 | 第48-52页 |
·梨树断陷同沉积断层分布与演化特征 | 第52-56页 |
·同沉积断裂的识别与分布 | 第52-54页 |
·同沉积断裂演化特征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梨树断陷构造样式分析 | 第56-65页 |
·梨树断陷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 第56-57页 |
·与周缘构造的关系 | 第57-59页 |
·构造样式分析 | 第59-62页 |
·构造区带划分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