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缩略词表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36页 |
|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 | 第12-23页 |
| ·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5页 |
| ·乙烯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5-23页 |
| ·糖感知和信号转导 | 第23-28页 |
| ·己糖感知和信号转导 | 第23-25页 |
| ·其他糖类感知和信号转导 | 第25-26页 |
| ·糖信号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6-28页 |
| ·糖与乙烯信号间交叉互作 | 第28-30页 |
| ·切花衰老 | 第30-31页 |
| ·切花衰老与乙烯 | 第30-31页 |
| ·切花衰老与糖 | 第31页 |
| ·牡丹切花衰老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3-36页 |
| 2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以及乙烯生物合成与乙烯反应的影响 | 第36-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38页 |
| ·方法 | 第38-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5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44-52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乙烯反应的影响 | 第52-55页 |
| ·讨论 | 第55-60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的影响 | 第55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55-57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乙烯反应的影响 | 第57-60页 |
| 3 牡丹EIN3同源基因的克隆与特性分析 | 第60-8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7页 |
| ·试验材料 | 第60-62页 |
| ·方法 | 第62-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85页 |
| ·牡丹EIN3同源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67-82页 |
| ·PsEIL1、PsEIL2、PsEIL3的时空表达分析 | 第82-84页 |
| ·乙烯及1-MCP对PsEIL1、PsEIL2、PsEIL3表达的影响 | 第84-85页 |
| ·讨论 | 第85-88页 |
| 4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8-10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8-90页 |
| ·试验材料 | 第88页 |
| ·方法 | 第88-9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0-97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90-92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CTR1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92-93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EIN2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93-94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EIN3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94-96页 |
| ·葡萄糖对‘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中ERF同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96-97页 |
| ·讨论 | 第97-102页 |
| ·受体基因的表达与葡萄糖影响牡丹切花乙烯敏感性的关联 | 第97-98页 |
| ·PsCTRs的表达与葡萄糖影响牡丹切花乙烯敏感性的关联 | 第98-99页 |
| ·PsEIN2的表达与葡萄糖影响牡丹切花乙烯敏感性的关联 | 第99页 |
| ·PsEILs的表达与葡萄糖影响牡丹切花乙烯敏感性的关联 | 第99-100页 |
| ·PsERF的表达与葡萄糖影响牡丹切花乙烯敏感性的关联 | 第100-102页 |
| 5 结论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8页 |
| 个人简介 | 第118-120页 |
| 获得成果 | 第120-122页 |
| 导师简介 | 第122-124页 |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