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古代戏曲论文

游走于大小传统之间--中国古典戏曲的生存状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绪论第12-30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二 作为文化分析工具的“大小传统”第15-20页
 三 本文的研究旨归第20-21页
 四 关于中国古典戏曲文化本质和生存状态的研究现状第21-27页
 五 本文依托的主要文献、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第27-30页
第一章 现象描述:戏曲的多维游走特征第30-75页
 第一节 戏曲活动的主体之游第31-48页
  一 编创主体游走在文人和艺人之间第31-36页
  二 表演主体身份的特殊性第36-40页
  三 观赏主体构成成分的变化第40-48页
 第二节 戏曲表演的舞台之游第48-57页
  一 小众的宫廷剧场和堂会剧场第48-50页
  二 大众的勾栏剧场和戏园剧场第50-52页
  三 包容性的神庙剧场第52-57页
 第三节 戏曲的外部游走性特征第57-75页
  一 地域之游:“游艺”及其影响第57-66页
  二 阶层之游:民间与宫廷第66-70页
  三 功能之游:被动生存与主动优游第70-75页
第二章 中间形态:戏曲文化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第75-128页
 第一节 戏曲文化中内含的大传统第77-91页
  一 戏曲题材的历史化倾向第77-80页
  二 对传统诗学精神的继承第80-84页
  三 弘扬儒家伦理和道德情感第84-91页
 第二节 戏曲文化中内含的小传统第91-106页
  一 善恶果报的民间道德第91-94页
  二 本真、世俗的男女之情第94-102页
  三 反抗、聚义的游民意识第102-106页
 第三节 戏曲文化中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交汇第106-128页
  一 教化功能连结着大传统与小传统第106-115页
  二 宗教意识贯通着大传统与小传统第115-118页
  三 娱乐本质和合着大传统与小传统第118-128页
第三章 动态游走:观念和趣味的嬗变与动因第128-171页
 第一节 文化观念的二重变奏第129-139页
  一 元杂剧时代崇高化和娱乐性的结合第130-133页
  二 明清传奇时代的崇高化策略第133-136页
  三 花部乱弹戏时代的娱乐性诉求第136-139页
 第二节 审美趣味的雅俗逡巡第139-161页
  一 戏曲之雅俗两端第139-143页
  二 戏曲在艺术表达上的雅与俗第143-154页
  三 昆曲“俗-雅-俗”的历时性考察第154-157页
  四 雅俗趣味的逡巡路径第157-161页
 第三节 动态游走的原因探析第161-171页
  一 文人与艺人各有偏重第161-167页
  二 文人和艺人的关系主导戏曲的游走轨迹第167-171页
第四章 游走机制的形成:戏曲改编与戏曲禁毁第171-208页
 第一节 戏曲改编: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相参相融第171-191页
  一 对历史题材的改编:戏曲向大传统文化靠拢的努力第172-175页
  二 文人主导的戏曲改编: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挪用和改造第175-180页
  三 改编与古典戏曲的生存策略第180-188页
  四 改编与戏曲经典化第188-191页
 第二节 戏曲禁毁与反禁毁: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相拒相斥第191-208页
  一 禁毁: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支配和控制第192-201页
  二 反禁毁:小传统对大传统的修正和挑战第201-208页
结语 在大小传统之间动态游走的中间形态第208-211页
参考文献第211-215页
附录第215-216页
后记第216-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前茅山宗文学研究
下一篇:人性腹地的勘探与呈现--中国大陆新时期以来情欲叙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