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双向中继通信中基于统计QoS保障的跨层优化与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插图索引第10-12页
符号对照表第12-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引言第14页
   ·课题背景第14-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有待解决的问题第17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第17-19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7页
     ·论文的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双向中继通信系统及物理层网络编码第19-26页
   ·双向中继通信系统模型第19-20页
   ·物理层网络编码第20-24页
     ·物理层网络编码在双向中继通信中的应用第21页
     ·信号传输协议第21-22页
     ·时隙控制协议第22-24页
   ·主要指标第24-25页
     ·速率域第24-25页
     ·最大速率和第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跨层模型第26-32页
   ·统计QoS保障理论第26-28页
     ·QoS指数与有效带宽第26-27页
     ·有效容量第27-28页
     ·有效容量在跨层研究中的应用第28页
   ·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跨层模型与问题建模第28-31页
     ·系统模型第29页
     ·信道模型第29-30页
     ·问题建模第30-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基于等时隙分配的最优跨层传输策略第32-55页
   ·最优化问题的表示第32-33页
   ·最优传输策略第33-44页
     ·三时隙协议的最优传输策略第33-37页
     ·两时隙协议的最优传输策略第37-44页
   ·数值仿真第44-54页
     ·对称中继系统的性能第45-53页
     ·中继位置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基于峰值功率限制的最优跨层传输策略第55-67页
   ·最优化问题的表示第55页
   ·最优传输策略第55-60页
     ·三时隙协议的最优时隙分配策略第56-58页
     ·两时隙协议的最优时隙分配策略第58-60页
     ·等时隙分配策略与峰值功率限制策略的结合第60页
   ·数值仿真第60-66页
     ·对称中继系统的性能第60-63页
     ·中继位置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63-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主要结论第67-68页
   ·研究展望第68-69页
附录A 三时隙双向中继最优功率分配策略的推导第69-72页
附录B 两时隙双向中继信源节点最优功率的推导第72-75页
附录C 两时隙双向中继最优区域划分准则的推导第75-77页
附录D 两时隙双向中继最优时隙分配策略的推导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4-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85-88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像变换与表示技术及其在影像资料修复与增强中的应用
下一篇:移动通信中多小区OFDMA资源分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