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缓释片的研究
| 引言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8-37页 |
| ·高血压疾病的概况 | 第18-19页 |
|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第19-26页 |
| ·交感神经活动亢进 | 第19-20页 |
| ·肾性水钠潴留 | 第20-21页 |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 第21-22页 |
|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 第22-24页 |
| ·钠泵活性降低 | 第22页 |
| ·Na+-K+同向协同转运缺陷 | 第22页 |
| ·Na+-H+逆向协同转运增强 | 第22-23页 |
| ·Na+-Li+逆向协同转运增强 | 第23页 |
| ·钙离子转运系统异常 | 第23页 |
| ·Na+-Ca+2交换受抑制 | 第23页 |
| ·细胞膜结构与代谢异常[11] | 第23-24页 |
| ·胰岛素抵抗 | 第24页 |
| ·免疫因子 | 第24-25页 |
| ·动脉弹性功能和结构 | 第25-26页 |
|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 第26-32页 |
|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 第26-28页 |
| ·利尿降压药 | 第28页 |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 第28-29页 |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第29-30页 |
| ·血管扩张药 | 第30-31页 |
| ·钙拮抗剂 | 第31-32页 |
| ·尼莫地平的研究现状 | 第32-37页 |
| 第2章 尼莫地平缓释片工艺的研究 | 第37-48页 |
|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 第37-39页 |
| ·热熔挤出技术中载体的选择 | 第37-38页 |
| ·热熔挤出温度的确定 | 第38页 |
|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 第38-39页 |
| ·阻滞剂对尼莫地平缓释片溶出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尼莫地平缓释片的处方研究 | 第40-43页 |
| ·仪器与药品 | 第40-41页 |
| ·片剂的准备 | 第41页 |
| ·尼莫地平缓释片溶出度测定 | 第41-43页 |
| ·尼莫地平缓释片中试研究 | 第43-46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3章 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48-59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48页 |
| ·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48-55页 |
| ·缓释片的性状 | 第48页 |
| ·鉴别 | 第48-49页 |
| ·化学显色法 | 第48页 |
| ·HPLC 保留时间对照法 | 第48-49页 |
| ·有关物质 | 第49页 |
| ·含量测定 | 第49-55页 |
| ·色谱条件 | 第50页 |
| ·辅料干扰试验 | 第50-51页 |
| ·线性相关性 | 第51-52页 |
| ·精密度考察 | 第52页 |
| ·重现性实验 | 第52-53页 |
| ·样品稳定性实验 | 第53-54页 |
| ·含量测定方法 | 第54页 |
| ·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 | 第54页 |
| ·方法回收率实验 | 第54-55页 |
| ·片重差异 | 第55页 |
| ·释放度考察 | 第55-59页 |
| ·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55-57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5-56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页 |
| ·测定法 | 第56-57页 |
| ·释放均一性试验 | 第57-58页 |
| ·尼莫地平缓释片的制备 | 第57页 |
| ·批次内释放均一性试验 | 第57页 |
| ·批次间释放均一性试验 | 第57-58页 |
| ·三批样品释放度检查结果 | 第58-59页 |
| 第4章 稳定性考察 | 第59-65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9页 |
|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59-64页 |
| ·检查项目和方法 | 第59-61页 |
| ·性状 | 第59-60页 |
| ·有关物质 | 第60页 |
| ·释放度 | 第60-61页 |
| ·含量测定 | 第61页 |
| ·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61-62页 |
| ·高温实验 | 第61页 |
| ·高湿实验 | 第61-62页 |
| ·加速实验 | 第62-63页 |
| ·长期实验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