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插图清单 | 第8-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0页 |
1 综述 | 第10-22页 |
·猕猴桃的引种驯化及其价值 | 第10-11页 |
·猕猴桃的引种驯化 | 第10-11页 |
·猕猴桃果实的营养价值与医疗保健功能 | 第11页 |
·猕猴桃果实着色品质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园艺植物器官着色的色素代谢基础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花青素的存在、性质、结构 | 第12-13页 |
·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 | 第13-15页 |
·花青素的调控 | 第15页 |
·花青素的用途 | 第15-16页 |
·猕猴桃果实的细胞学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植物器官着色的细胞学研究 | 第17-19页 |
·花青素体在植物细胞中的存在位置 | 第17-18页 |
·花青素的运转路径 | 第18页 |
·花青素液泡包涵体(AVIs—Anthocyanic Vacuolar Inclusions)的提出 | 第18-19页 |
·花青素的积累与花青素体的形态 | 第19页 |
·本研究问题的来源 | 第19-20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2 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果实中花青素体的细胞学特征 | 第22-3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原生质体的分离 | 第22页 |
·AVIs的分离 | 第22-23页 |
·制片方法 | 第23-25页 |
·组织切片的观察 | 第25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红阳”果实内果皮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色素体的分布及形态 | 第27-32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1页 |
个人简介 | 第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
课题来源 | 第41页 |